金大舆
这首诗是李白《白下春游曲》中的一首。 江南春暖杏花多,满地绿阴铺径转。 注释:春暖花开的江南,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满地的绿色植被覆盖着小径,让人感觉像是在绿色的隧道中行走。 拾翠寻芳逐队过。 注释:人们争相追逐春天的美丽,像一群小鸟一样快乐地走过。 满地绿阴铺径转,隔枝黄鸟近人歌。 注释:满地的绿叶如同地毯一样铺满了小径,让人忍不住想要停下来细细欣赏。而那些在树枝上唱歌的黄莺
【诗句解释】 1. 丽谯:古代城楼的一种,有多层檐顶。沧海:指大海。 2. 南客:南方来的客人。 3. 四野:四周的田野。平沙:平坦如沙的草地。 4. 孤城:只有一座城的城楼。远树:远处的树木。 5. 古隍:旧城墙。无积水:没有积水。 6. 飞阁:高而悬空的楼房。栖禽:栖息在房檐上的鸟。 7. 日落山风急:傍晚太阳下山时风变得很急。 【译文】 登上青州古城楼 站在壮丽的城楼上看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分析诗人情感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歌,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相关诗句,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作答。此题中,“身世凭谁问”“行藏只自知”是说身世的出处,自己的行止都无从知晓;“一尊方独酌”,表明自己一个人独自饮酒;“四韵忽成诗”,表明在饮酒时忽然有了灵感,写下了一首诗。后四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秋风飘去树叶,露水打湿了疏枝
【解析】 此诗首联写寺景,颔联写寺中之景。颈联写寺中之景,尾联写寺中之景。 【答案】 (1)四面松杉合:寺庙四周是茂密的松树和杉树。 (2)中林一径开:在树林中间有一条小路。 (3)僧房依乱石:和尚住的房屋依傍着乱石。 (4)画壁暗深苔:墙壁上的壁画被深苔覆盖。 (5)风卷堆沙入:风吹过,把一堆堆沙子卷入了山谷。 (6)云移海气来:天上的云雾随着海上刮来的海气移动。 (7)潇条空谷里:萧瑟的秋天
【注释】 江上送陈元甫还江西:江,指赣江。陈元甫,即唐代诗人陈子昂(702-761),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天宝末年,因直言进谏,触犯权贵,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后任右拾遗,转殿中侍御史,历迁左补阙、司刑太常伯等职。曾参加讨平契丹叛乱。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峻,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很大。此诗是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陈元甫时作的。 送君江上路,心逐断云飞:送你到江边
【注释】 ①天界寺:位于今安徽歙县。 ②静者家:指佛教禅宗,这里指佛寺。 ③午香:午时烧的香。 ④中饭:午饭,即中午的饭菜。 ⑤蒲圃:一种植物,用它的叶子编成篱笆,叫蒲圃。 ⑥支许:支遁,三国吴国僧人,字道林,隐居庐山;许由舜帝禅让后隐居箕山。 ⑦趺跏(fū gā ):盘腿而坐。 译文: 我厌倦了繁华尘世,现在来到这里寻找一个安静的人家。在寺庙中,午时烧的香随风飘来,香气袅袅,令人心旷神怡
沂水道中过教寺 村落藏孤寺,疏松一径幽。 经年无客到,终日有寒流。 青壁衔初照,黄沙拥断丘。 平生江海性,下马一登楼。 注释: - 这首诗是描述在沂水道中路过教寺时的感受和景色。 - “村落藏孤寺”,描述了教寺隐藏在村落之中,显得孤独而神秘。 - “疏松一径幽”,描绘了教寺前的小路两旁长满了疏松的树木,形成了一条幽静的小径。 - “经年无客到”,表达了教寺多年来很少有人前来参观或拜访。 -
何处佳人婀娜妆,青山初日炤流黄。 轻罗半掩金跳脱,春寺烧香绕画廊。
金素动四野,佳气集林塘。 中天圆景来,冉冉扬清光。 芳池含微波,流萤曜中堂。 良觌侈高会,促席飞华觞。 楚舞振鼍鼓,吴歈定空桑。 丝竹间哀响,云霞乍低昂。 人生宇宙中,欢宴不可常。 名园秀且丽,秋夜清且长。 醉歌淹永夕,清光未遽央
侵星发徂辆,悠悠即长路。 家人前致词,问我将焉赴。 躬耕苦旱干,何以资朝暮。 衣食事奔走,晨寒犯霜露。 枫林号夜乌,宿草栖寒兔。 轻烟动虚里,崩沙依浅渡。 凄凄浮客心,黯黯长天雾。 逍遥思孔桴,濩落嗟庄瓠。 去去返蓬蒿,脱粟安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