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元
注释: 峡中的奇丽景色堪比蓬莱仙境,想必当年有人想在此地修建宫殿。 但天帝恐怕此地穷尽土木之工,才让神物特飞来此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将峡中的奇丽景色与蓬莱仙境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之感,似乎在暗示天帝对于人类过度的开发行为感到担忧和不满
这是一首描绘晚斋谒张永南后返回的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首句“宿雨不潦羲伯驭”,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的雨后漫步的情景。羲伯驾驭着雨水,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这里,雨水成为了诗人的坐骑,带他穿越了泥泞的道路,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 第二句“晚凉堪曳玉堂裾”,则表达了诗人在晚风习习中感受到的凉爽。玉堂的衣襟随风摇曳,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闻警和顾以新三首 百年辽左号精兵,负险谁知气益横。 一鼓日中飞炮火,三军帐下拔霓旌。 不闻西贼忧韩老,犹自长沙哭贾生。 近事大同姑勿论,往年甘肃悔行成。 注释: 1. 辽左:指东北的辽东。 2. 负险:占据险要地势。 3. 飞火:用火炮射击。 4. 霓旌:红色的旗帜。这里用来代称军队。 5. 西贼:指吐蕃等西北少数民族。 6. 韩老:指韩擒虎。 7. 西贼忧韩老:吐蕃等民族担心韩擒虎。 8.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日阻风》,全诗如下: 白昼日黄天欲浮,燕城三月似高秋。 涛生宫掖沙惊树,花覆苑墙春隐楼。 朝马不嘶金勒断,塞鸿无路到关愁。 却思丰沛有遗恨,猛士雕残蔓草稠。 注释: - 白昼日黄天欲浮,燕城三月似高秋。 - "白昼"表示太阳在白天,"日黄"指的是太阳的颜色是黄色。"天欲浮"形容天空中的景象仿佛要漂浮起来一样。"燕城"可能是指一个地名,"三月"表示时间是春天
辽海风波偃将旗,狂奴操刀弄潢池。 游鱼釜热应难久,缚虎笼深恨不支。 营垒十年空节钺,羽书千遍乞王师。 请缨有志长沾臆,击节终军喜尔为。 释义:辽海的风波平息,战士们举起了战旗;那些狂妄之徒手持利刃,在战场上横行无忌。鱼儿被煮得如同游动的火焰一般难以存活,老虎也被关入笼子,可惜他们没有机会逃脱。 辽海的风波平息,战士们举起了战旗;那些狂妄之徒手持利刃,在战场上横行无忌
病中立秋 三伏天刚刚过去,收起了病榻上的帘子。夜深人静,风露微凉,院子里一片萧瑟的景致。 碧梧叶已落下,金秋时节到了。大雁随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飞向南方。 燕子疲倦地离开了绿野,知了也知到秋天的到来,纷纷脱去旧衣,换上了红色的衣裳。 玉箫声万里传来,让人肠断。不知何处才是那沧洲,映衬着紫薇花盛开
诗句释义 1 吕梁洪:指的是中国山西省的吕梁山脉,因其险峻壮观而闻名于世。 2. 峭壁惊涛走万滩:形容吕梁山势的陡峭和湍急的水流,如同万滩般汹涌澎湃。 3. 楚缆吴樯天上度:描绘了楚地的船只通过吴地时,仿佛在天空中航行的景象。 4. 朔云燕树镜中看:描述了北方的云朵和燕子在镜中倒映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5. 日黄山阁湖光皱:描绘了山间湖泊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色。 6.
七夕立秋,值雨 【注释】:七夕节与立秋节相遇,恰逢下雨。 赏析: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而立秋节在每年的八月初九。两者的相遇,是天地间难得的佳期。然而,雨水却降临了。这种天象的奇观,令人感到惊喜。 尊前红雨飞南山 【注释】:诗人面对酒樽,仿佛看见红雨在南山上飞舞。 赏析:诗人站在高高的酒杯前,眼前的一切景象如同仙境一般。红雨如诗,飘洒在南山之上,宛如一曲优美的乐曲,让人陶醉其中。 坐隔牛女河之间
【注释】滴水岩:位于庐山西北山腰的一处名胜。“露磴盘纡”形容山路曲折,蜿蜒如行云流水。“碧山飞映翠华临”描绘了山景之美,翠色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皇帝乘坐华丽的车子降临人间。“鳌飞玉栋浮云烂”用神话中的巨鳌比喻高峻的山峰,暗示山峰的高峻与雄伟。“鹊隐琼岩封雪深”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下岩石的颜色和积雪的厚重。石顶有泉时滴滴,洞门无日昼阴阴。描述了山中泉水的流动和洞穴内幽暗的景象
诗句释义: 1. 寂寂江村路,何烦命驾过。 - 解释: 寂静的江村小路上,何必劳你亲自驾车来访? 2. 羊求忘地速,松竹到门多。 - 解释: 如同牧羊人寻求快速赶路,门前的松树和竹子也似乎欢迎你的到来。 3. 野外常无酒,田间别有歌。 - 解释: 在野外常常找不到酒可饮,而在田间却能听到美妙的歌声。 4. 洗杯深酌处,落日在沧波。 - 解释: 在洗杯子准备喝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