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
青山湿遍 中秋将近,我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去年的木樨花香,我特意更换了明艳的衣裳。更向花前喃喃祝福,祝愿兰房永结同心。愿每年都能与佳人共度良宵,醉卧花阴中不羡鸳鸯成双。谁能相信皋桥赁庑的人?已经飘零到天壤王郎。 任是他生能卜,也难禁得,此际神伤。二十三年断梦,霜侵鬓、谁念无肠?看依然、儿女拜成行。只不堪、衰草残阳外,酹棠梨、泪血沾裳。明月无端弓势,宵来空照流黄。 译文: 青山湿遍 中秋将近
金缕曲 寂寞闲门闭。又天涯、岁华如此,旅怀孤寄。姹燕娇莺前日事,依旧空阶络纬。更着甚、管弦清脆。薜荔丛深猿狖啸,料灵均、应恨歌山鬼。还禁得,几憔悴。 海山烟树苍茫里。自成连、刺船归后,果移情未。白眼看天星与月,但见楼台弹指。问高处、阑干谁倚。漫遣钿筝移玉柱,铸相思、枉负黄金泪。听嘹亮,雁声起。 注释: 1. 寂寞闲门闭:孤独地关闭着门。 2. 又:又是什么,表示转折。 3. 天涯:遥远的天边。
以下是对《辛未礼闱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槐龙突兀老秋霜 - 槐龙:这里可能指的是龙树,一个具有象征性的地方。 - 突兀:形容其突兀地耸立,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 老秋霜:指历经岁月的沧桑,如同秋霜般厚重。 - 翻译:龙树如古老的巨龙般突兀地屹立在秋天的霜气之中。 2. 犹护当时选佛场 - 犹:仍然、依旧。 - 护:保护。 -
诗句释义: 1. “满庭芳 · 篝灯夜坐” - 这是诗的开头,表明作者在夜晚点燃篝火坐着沉思。 2. “忽闻清歌” - 突然听到美妙动听的歌曲。 3. “坠欢枨触” - 指触动了旧日的欢乐记忆。 4. “渺兮馀怀也” - 形容思绪无边无际,感情深远而绵长。 5. “风露高寒,蛩螀怨抑” - 描述夜晚的风露寒冷,以及蟋蟀和寒蝉(蛩)的哀鸣。 6. “夜阑人倚灯篝” - 时间已深,人依偎着灯火取暖
注释: 1. 槐龙突兀老秋霜,犹护当时选佛场。 2. 二十七年谈旧事,依稀墨沈姓名香。 3. 夏闰枝:名不详,字闰枝,号南园,清乾隆间诸生,工诗善画,与袁枚、蒋士铨友善。 4. 手札七通,指张孝达制军写给潘文勤公的大公名士的书信,共编成七册。 5. 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指夏闰枝在编修《礼闱后集》时,因应征得书题而作的七篇诗文,每篇都与张孝达制军有关。 6. 槐龙:指槐树(龙爪槐),也代指张孝达。
【注释】: 1. 弯环十八,是丹凤城西,卖花村路。旧游忆否。又苍烟偷换,秾春歌舞。好约来迟,一片秋声在树。自凝伫。叹着意访秋,秋转无据。 2. 酾酒重吊古。记往日词人,醉香深坞。远山翠缕,尚依稀认得,那人眉妩。倦倚西风,误却红牙旧谱。唤归去。听丛祠暮天钟鼓。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之作。全词以菊花为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及对人生无常的慨叹。 上片首三句写景。弯环十八,丹凤城之西
注释: 辛未礼闱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 益都清宴徒佳话,吴县风流剩断笺。 极目烟尘坛坫冷,朱门槐柳自森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写的是作者离开益都(今山东淄博)到苏州(今江苏苏州)任职的情景。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辛未”是指乾隆四十一年(1776),“张孝达制军”指张师诚,“潘文勤公”指潘世恩,当时都是礼部尚书
诗句如下: 月旦偏从下第新,尚书冰鉴重人伦。 译文: 在科举考试之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我的名字被提及。 注释: - 月旦:指科举考试的结果。 - 尚书:指张孝达制军。 - 冰鉴:形容其公正无私的品格。 - 重人伦:重视人的品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科举考试后的情境,体现了作者对公正和道德的重视。同时
春树噪昏鸦,春城咽暮笳。 正纷纷、红雨迷花。 都是东风来往路。 恁回首,便天涯。 帘幕几重遮,深深燕子家。 莫思量、旧日繁华。 纸醉金迷谁会得。 已春色,一分差
倦寻芳,慵对镜,人倚画阑暮。 燕妒莺猜,相向甚情绪。 落英依旧纷纷,轻阴难乞,枉多事、愁风愁雨。 小园路,试问能几消凝,流光又轻误。 联袂留春,春去竟如许。 可怜有限芳菲,无边风月,恁都付、等闲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