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寿韦鸿初》。下面我会根据每句诗进行翻译,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 海上新秋夕,华筵风露清。 兔灵供药度,鹊喜下桥迎。 系出彭城远,家传汉相名。 弱龄才卓荦,彩笔气峥嵘。 几奏东方牍,犹然鲁国生。 桥门多士拥,璧水五经横。 岂谓鳣堂兆,仍劳僰道行。 巴童期跨竹,山鬼避悬旌。 骥竟盐车困,鸿宁弋缴婴。 壮图捐佩玦,初服就兰蘅。 伸屈时龙蠖,行藏世重轻。 狂澜谁共障
【注释】 闻:听说。金沧:即今广西南宁一带,当时为南诏地。留别:离别。同官:同事或同级官员。下却:放下马鞍。解战袍:脱掉战袍。敢言:敢于说。铜柱:指云南的铁柱。新:新的。生:死。万:一,表示极言。过三载:已三年。八阵:指《太平御览》卷九二九引《吴录》:“蜀丞相诸葛亮立木为兵阵,使木人相持,以武勇者为前锋。”孤臣:孤立无援之人,指诗人自己。二毛:头发白色。 【译文】 放下了战马鞍子,脱掉了战袍
华寝沉沉夜不阑,凤箫吹彻烛花残。可怜织女欢无极,谁遣嫦娥闭广寒? 诗句中的“华寝沉沉夜不阑”描述了夜晚的深长和室内的静寂。这里的“华寝”通常指华丽的卧室,可能暗指宫廷或贵族之家。而“沉沉”则强调了夜的深沉与长久,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凤箫吹彻烛花残”,则通过描绘凤箫声和烛火的变化来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凤箫是一种古代管乐器,常用于宫廷音乐,其声音悠扬,能够引起人们的遐想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第一句:“驻马殷墟白日寒,少师遗墓久盘桓。” - 注释: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太阳落山时感到寒冷,我停下马匹在少师的墓地徘徊良久。 -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抵达殷墟后,面对白日西沉、寒气逼人的景致,选择驻足少师之墓前沉思或凭吊的情景。殷墟作为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诗人在此停马,可能是出于对古文化遗址的特殊情感,或是有所思索
拟《七夕宫词》是陈克侯在明朝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织女和嫦娥的孤独与哀愁,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爱情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是诗句、译文及注释的分析: 1. 诗句原文: 憔悴容华自监宫,不将纨扇怨秋风。 自怜皎洁招时妒,犹奉君恩箧笥中。 2. 诗句翻译: - 憔悴容颜自守宫闱,不让轻纱扇子埋怨秋风。 - 自己怜惜皎洁身姿招惹嫉妒,仍然奉行君王恩宠置于匣中。 3. 诗意解析: -
【注释】 (1)拟:模仿。七夕:传说中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牛郎织女会相会,故称七夕。宫词:宫廷里流传的歌诗。 (2)鹊:喜鹊。 (3)萤沉:萤火虫的光暗下去。 (4)为谁脉脉:指不知是为了谁而忧思。 (5)成章:写成文章或诗词。 (6)停梭:织机停止工作。 (7)不道:不知道。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从织女的角度写她对牛郎的思念和怨恨,语言浅显,感情真挚动人。 “鹊散萤沉罢晓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出都门 - 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离开了他居住的城市,准备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这里的“出都门”可以理解为诗人告别了熟悉的环境,准备迎接新的生活或挑战。关键词“出都门”,暗示了一种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2. 密雪霏长路 - “密雪”指的是密集而细小的雪花,形象地描绘了冬季的景象。而“霏”则意味着雪花飘落的样子轻盈而细密
袁民部茂文邀请我饮酒,我未能前往,那时我正在准备到腾越去上任。 清时才华出众的人都被招入宫廷中,哪像汉时的名将能题名在柱上那样显赫。 夜值时月光明亮银箭穿透了夜空,早朝时天近玉绳低。 绨袍二十载劳相恋我日夜思念着你,露醑层霄阻并携我不能和你一起举杯畅饮。 谁想一纸任命让我万里迢迢,秋风中我骑着马奔向那西面的夜郎国。 注释: 1. 袁民部:指袁可立,明朝抗倭将领和忠臣,后为辽东经略尚书兼兵部右侍郎
【注释】 武侯: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祠:祠堂。锦官城:即成都,三国时蜀汉的都城。衣冠:古代士人所穿之衣,这里指祭祀活动。龙蟠:形容气势雄伟如龙盘卧。祚(zuò):福,赐福。遗烬:余焰,遗留下来的火。赤:指恢复后,国家仍受外敌威胁。壮图:宏伟的抱负。 【赏析】 此诗首尾两句是全诗精华,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诸葛亮在生前为天下苍生于乱世中谋得一方太平
漳水仙祠返照通,萧萧松桂洒天风。 不须更授卢生枕,十载驰驱是梦中。 注释:漳水流经仙祠,仙祠的倒影映入水中,形成返照景象。仙祠周围长满了松树和桂花,微风吹过,清香飘逸。这里不需要再向卢生传授枕中秘法,因为他在梦中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奔波劳碌。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漳水仙祠的美丽景象,以及仙祠与自然景致的和谐统一。诗中的“返照”一词,既指阳光照射到水面上形成的倒影,也象征着仙人的智慧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