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却征鞍解战袍,敢言铜柱有新劳。
一生死万过三载,八阵孤臣已二毛。
蛮岭树深旌旗暗,乱泉风急云霜高。
明朝匹马朝天去,尽把梅花付法曹。

【注释】

闻:听说。金沧:即今广西南宁一带,当时为南诏地。留别:离别。同官:同事或同级官员。下却:放下马鞍。解战袍:脱掉战袍。敢言:敢于说。铜柱:指云南的铁柱。新:新的。生:死。万:一,表示极言。过三载:已三年。八阵:指《太平御览》卷九二九引《吴录》:“蜀丞相诸葛亮立木为兵阵,使木人相持,以武勇者为前锋。”孤臣:孤立无援之人,指诗人自己。二毛:头发白色。

【译文】

放下了战马鞍子,脱掉了战袍,我敢说云南的铁柱上刻着我们新的功绩。

从生到死,经过三年,一个士兵死了,又来了另一个士兵,已经过了三个年头了。

八阵图上只有孤独无援的臣子,我已经老了。

蛮岭上的树影深深,旌旗被风吹得看不见了,乱泉的风声急促,云层高高地飘动着。

明天我就匹马朝天而去,把梅花献给法曹大人。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时诗人正任监察御史,出使西南边陲。诗人在赴边疆途中,写下这首七律。诗中抒发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以及报国立功的决心。

首句“下却征鞍解战袍”,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出使西南边疆。诗人放下马鞍,解下战袍,表明了要像古代的将士一样,驰骋疆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敢言铜柱有新劳”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也表达了他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

次句“一生死万过三载”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生”在这里指的是战争,“死”则指的是死亡。诗人用“生死”来比喻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与反感。他认为,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和损失,而他也不愿意参与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因此,他决定放弃这场战争,转而投身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

第三句“八阵孤臣已二毛”,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描绘。“八阵”是古代的一种阵法,用来抵御敌人的进攻。“孤臣”则指的是孤立无援之人,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二毛”则是指人的头发变白,象征着年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忧虑,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决心和信心。

最后两句“蛮岭树深旌旗暗,乱泉风急云霜高”,则是对整个诗篇的收束。“蛮岭”指的是西南边疆地区,那里的地形险峻、气候恶劣。“树深”则暗示了这里的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旌旗暗”则表达了这里战事频繁、战斗激烈的景象。“乱泉风急云霜高”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恶劣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与反感。

整首诗通过对战场的描写和对战争的厌恶与反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的爱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同时,也通过对未来生活的描绘和表达出的信心和决心,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