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
【注释】 梅影二首:即《咏梅》二首。 寒蜂冻蝶:喻指那些在严冬中挣扎求存的弱小者。 积案春风拨不开:意思是说,春天到来之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那寒冷如冰的蜂蝶,却依然被束缚在冰冷的环境中难以挣脱。 霜月满窗:形容夜晚月光皎洁,洒进窗户,照亮了整个房间。 诗梦醒:意指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思念着远方的梅花,思绪万千,仿佛置身于梦中一般。 暗香来:形容梅花的香气虽不浓烈
《梅影二首》赏析 夜深了,月亮爬上窗纱,洒下柔和的银辉。叶颙以“夜深随月上纱窗”开篇,勾画出一幅静谧的夜晚图景,月光如洗,纱窗外的世界显得格外清幽。接着,诗人巧妙地将西湖的景色与处士的房间联系起来,用“妆点西湖处士房”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月色如何点缀了湖边的宁静。 “惊醒一床胡蝶梦”是诗的第二句,胡蝶象征着轻盈和美好,而“惊醒”则意味着某种美好的梦境被打破。这里,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
貌古如松卧壑秋,虬髯鹤发炯双眸。 衰颜未用烦公相,自许书生老不侯。 注释:外貌古朴如同苍松般挺立在山壑之间,双眸如虬髯般炯炯有神。虽然年岁已高却不用来烦扰您这样的贤相,我自诩为读书人志向远大,不愿像世俗之人那样贪图名利。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贤相的敬仰之情。首句“貌古如松卧壑秋”描绘了诗人的外貌和气质,如同秋天的松树一般古老而沉稳。接着“虬髯鹤发炯双眸”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外貌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要求考生理解诗意、鉴赏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字解读。第一句“梦破虚堂生暮愁”,字面意思为:梦已破碎,虚堂中生出黄昏的愁绪。这里用虚实手法写自己因梦而发愁的情境。第二句“晚云将雨过南楼”。字面意思是:傍晚的乌云快要下雨了,从南楼飞过去。第三句“西风扫净长空翳”,字面意思为
【注释】 妆点:装饰。琼英:即梅花,此处指梅花。上玉梢:在花枝上。懑(mén):怨恨,愁闷。丰年瑞:丰收之兆。长安:古都名,今西安。酒价高:饮酒的人多,酒贵而易得。 【赏析】 《春雪》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春天的一场雪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之情。首句写雪后梅花,次句写春雪给大地带来的影响,第三句写诗人对此的不满情绪,最后一句借酒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诗原文:云碍前村路不通,暗香疏影杳无踪。琼琚踏碎知何处,月上孤山第一峰 翻译内容: 1. 云雾遮住了通向前面的村庄的道路,使得原本清晰可见的路途变得模糊不清。 2. 那隐约传来的香味和身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3. 琼琚(一种玉石)被我踩碎,却不知道它现在究竟在何处。 4. 月亮升到了孤山的最顶端,照亮了那最壮观的景象。 注释与赏析: - 云碍前村路不通
《寻梅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释义: 1. 石根岩畔与山阴:描述的是诗人与自然的互动,在岩石和山的交界处寻找梅花。这里的“石根”指的是岩石的根部,而“岩畔”则是在岩石的边缘,给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 2. 瘦马羸僮到处寻:这里描绘了一个瘦弱的仆人带着疲惫的身体四处寻找梅花的景象。“瘦马”形容仆人骑着瘦小的马,而“羸僮”则是指体弱多病的仆人
诗句释义 - 落日孤村石径斜:描述了夕阳西下时,村庄旁的石子路显得有些倾斜。这里的“落日”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而“孤村”和“石径斜”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稍带凄凉的氛围。 - 挨云深入野人家:描绘了天空中的云朵仿佛在接近或进入某户人家的景象,给人一种云遮雾罩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某种神秘或未知的存在。 - 小溪流水春风暖: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景,小溪潺潺流动,春风拂面,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玉楼吹笛》一诗,叶颙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冬日夜晚的宁静与孤寂。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刻画,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寒冷又充满诗意的世界。接下来将对本诗逐句进行详细解读: 1. “天风” - 自然现象的描写:“天风吹笛落天涯”,这句诗通过“天风”这一元素,形象地描绘了夜风的强劲与自由。它不仅仅带来了凉意,更似乎有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得笛声随风飘散至遥远的天际。 -
诗句释义: 1. 石鼎茶声 - 指的是在石头炉上煮水,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2. 青山茅屋白云中 -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景画,茅屋位于青山之中,周围环绕着白云。 3. 汲水煎茶火正红 - 描述的是用水来烧制茶叶,火候正好,使得茶香四溢。 4. 十载不闻尘世事 - 表达了十年来对尘世的远离,不再关注世事的变化。 5. 饱听石鼎煮松风 - 形容听着石鼎中煮水的声响和松涛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