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颙
【注释】爆竹:指烟花爆竹。武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赏析】《爆竹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作品。此诗作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冬,当时陆游已经67岁,退居山阴。他一生酷爱自然美,尤其喜爱大自然中的声音、色彩。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爆竹”为题,写其声音的美妙和视觉的壮观,表现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非尝声响聒天来,鼓动阳春海上回”,写的是爆竹声响
``` 地炉煨芋足充饥,凉薄家声胜富儿。 李密懒残风味在,寒灰冷火澹相知。 注释:用地炉煨烤芋头来充饥,虽家境贫寒但名声胜过富裕人家。李密的懒散残余味道依然存在,如同寒冷中燃烧着的灰烬和冷火相互了解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冬天里通过地炉煨芋来取暖的情景。虽然家境贫寒,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暂时解决饥饿问题。同时,诗中提到“李密”一词,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或者某种情感寄托
这首诗是《丁酉仲冬即景十六首》中的第三首,其原文为: ``` 云巢鹤睡 烟梢深处稳栖翎,标格孤高迥出群。 只恐听琴惊梦醒,踏翻松顶一巢云。 ``` 注释: - 云巢鹤睡:形容云中的鹤在安静地休息。 - 烟梢深处稳栖翎:描述鹤在烟雾缭绕的树梢深处稳定地栖息。 - 标格孤高迥出群:表示鹤的外形和气质与众不同,显得格外高洁。 - 只恐听琴惊梦醒:担心听到琴声会惊醒梦中的鹤。 - 踏翻松顶一巢云
冬日景色 门外三竿红日迟,向阳花木暂熙熙。 老翁曝背亭前坐,自取经书教小儿。 注释与赏析 - 冬景十绝·门外寒光:冬日里,太阳在门外显得格外的迟暮,照射下的花朵和树木都显得生机勃勃。 - 冬景十绝·寒灯读书:夜晚的灯光下,诗人独自阅读着书籍,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 - 冬景十绝·晒背老者:一位老人在亭子前面晒着背,享受着冬日的暖阳,他可能在为家人教授经书或故事。 诗歌鉴赏
【注释】 1. 爆竹:指燃放鞭炮。 2. 惊醒苍生:使百姓惊醒。 3. 江淮:泛指今安徽省一带及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 4. 惭愧:惭愧得无地自容,形容非常羞愧。 【译文】 一声爆竹声直上云霄,惊醒了百姓,使他们睡不安。 如果江淮地区的豪杰听了这声音,一定会感到惭愧和胆颤,而自己的胆先就寒。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的热闹景象。爆竹声响彻云霄,把人们从冬日长夜的梦乡中唤醒。“惊醒苍生”
【注释】 松径清游:松树下的小路上,我独自游玩。 驴载新诗:骑着驴车携带新作的诗。 仆抱琴:仆人抱着琴。 白云:天上的白云。 幽径:幽静的小路。 夕阳林:在落日余晖中的树林。 天风十里青松顶:天空中吹来的清风,吹拂着十里之外的苍翠的松枝。 满耳笙箫太古音:耳边充满了古代吹奏乐器的音响。 【赏析】 《松径清游》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图画
城上征人吹角声, 月寒霜重声冥冥。 孤舟万里南迁客, 起着衣裳带梦听。 注释: 城上:指城墙之上。征人:远行的士兵。吹角声:发出号角的声音。冥冥:昏暗的样子。 孤舟:孤独的小船。南迁客:被贬谪的官员。着:穿着。衣裳带梦听:听着衣服上的风声仿佛是在梦中听到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冷、荒凉的冬日景象,以及一位南迁官员的孤独与辛酸。首句“城上征人吹角声”直接引入主题
注释: 万顷的湖水如同玻璃一样清澈,鱼儿无处可藏,只好在钓矶上垂钓。白云飘浮在水面,仿佛是片片补在蓑衣上的白布。鸟儿的叫声戛然而止,人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独自向着芦花盛开的月下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湖景的诗作。首句“万顷玻璃失钓矶”,形容冬日里湖面像镜子一样清澈,鱼儿无处可藏,只好在钓鱼的矶石上垂钓。第二句“白云片片补蓑衣”,则形容白云如片片白布般飘浮在空中
【注释】: 1. 青灯黄卷:形容深夜苦读。 2. 银缸:指油灯。 3. 珠翠:珍珠翡翠,比喻珍贵的物品。 4. 长檠(qínɡ):长形的灯台。 5. 苦心:用心良苦。寒焰:指灯芯燃烧时发出微弱而不稳定的光焰,也指艰苦的生活和工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描绘冬夜读书的情景,借以表达自己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毅力。 首句写在昏暗的灯光下,借着黄色的书页和长长的灯杆
【注释】 吟肩:指诗的颈联,即“吟肩瘦耸白云根,兴绕孤山水竹村”一句。 南枝:指梅花盛开于冬末春初时,花苞向阳而生,故称“南枝”。 暗香疏影:形容梅花在微风中散发出阵阵幽香,树影婆娑,意境幽远。 【赏析】 此组七绝写冬景梅花,首句写诗人吟咏梅花,颔联写梅花的傲骨精神,颈联赞美梅花的清香与倩影,尾联写诗人欣赏后心旷神怡,意犹未尽。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梅花那高洁、坚韧、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