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爆竹透云端,惊醒苍生睡不安。
若使江淮豪杰听,定应惭悚胆先寒。
【注释】
- 爆竹:指燃放鞭炮。
- 惊醒苍生:使百姓惊醒。
- 江淮:泛指今安徽省一带及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
- 惭愧:惭愧得无地自容,形容非常羞愧。
【译文】
一声爆竹声直上云霄,惊醒了百姓,使他们睡不安。
如果江淮地区的豪杰听了这声音,一定会感到惭愧和胆颤,而自己的胆先就寒。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节的热闹景象。爆竹声响彻云霄,把人们从冬日长夜的梦乡中唤醒。“惊醒苍生”,是说这一声惊雷,使广大人民从酣梦中惊醒,从而写出了爆竹声的巨大威力。爆竹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它以巨大的声音惊醒了正在沉睡的苍生百姓。“惊醒”二字,既表明了爆竹之声的惊人之势,又暗示了其巨大威力;“苍生”,则是指广大民众,诗人以“苍生”为喻,表达了对民众的关爱与关切之情。
诗中的第二句“若使江淮豪杰听”,是说如果江淮地区的豪杰听了这声音,一定会感到惭愧和胆颤,而自己的胆先就寒。这里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爆竹声所带来的震撼感和影响的思考。“惭悚”一词,不仅描绘了豪杰们因爆竹声而产生羞愧和胆怯的情绪,还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爆竹声的巨大威力。
这首诗通过对爆竹声的描绘,展现了春节的热闹景象和人们对节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关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