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它描绘了阴那山禅寺的美景,以及僧侣们的生活状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二月那溪柳放梢,迟迟马膝路岩嶅。 注释:农历二月,那溪边的柳树已经开始发芽,嫩绿的新芽挂满了枝头。山路崎岖不平,行走在石路上,感觉像马的膝盖一样艰难。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那溪边的景色,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同时
【注】 集句:把别人的句子集中在一起使用,这里指杜甫的诗句。 自遣:自我宽慰、自我解脱。 江亭晚色静年芳,皛皛行云浮日光:江边的亭子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宁静,洁白的云彩浮动在阳光中。 白首相知犹按剑,青春作伴好还乡:与老友共饮时仍手持佩剑(象征警惕),年轻的时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高车驷马带倾覆,行酒赋诗殊未央:乘坐着高高的战车和四匹马载着行李,一路上喝得烂醉如泥,边走边吟诗作乐
千里芳尘骑欲飞,一麾出守别皇闱。 看花正爱青春好,剖竹宁论壮志非。 草树周南车下偃,风云蓟北客中违。 政成他日承宣对,应有民图写瘦肥。 注释: 1. 千里芳尘骑欲飞:形容路途遥远,尘土飞扬,马儿奔腾如飞。 2. 一麾出守别皇闱:指离开朝廷,到地方上任。 3. 看花正爱青春好:指欣赏春天的美景,享受青春的美好时光。 4. 剖竹宁论壮志非:比喻不能因为壮志未酬而放弃努力。 5. 草树周南车下偃
永丰道中次雨泉使君韵于役戒晨征,春入湘西路。 方停永丰节,忽返黄茆驭。 道有荷薪者,相惊问何故。 岂急苍生病,岂勤紫芝晤。 使君自有真,劳劳非所悟。 语终忽我辞,飘飘若鸿翥。 因之念故人,伐木鸟声数。 感慨思其言,似知出与处。 回首欲叩之,夜雨鸣空树。 注释: - 于役戒晨征:忙于服役的早晨出发。 - 春入湘西路:春天来到了湘西的道路。 - 方停永丰节:刚刚结束永丰节的事。 - 忽返黄茆驭
拟西北有织妇 织女心绪与家国情思交织 1. 诗句原文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群。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2. 译文注释 - 绮缟:形容丝帛的精美。 - 明晨:清晨。 - 秉机杼:持梭子织布。 - 日昃:太阳西斜。 - 太息终长夜:深夜叹息,感叹无尽。 - 悲啸入青云:悲歌哀鸣
【注释】 夏日苦热和林梅墩使君纳凉涌月亭:夏天的酷暑令人苦闷,和林梅墩使君到涌月亭来乘凉。 如焚暑气未曾收:好像燃烧的火焰,热气尚未消散。 我欲避之江上楼:我想躲避炎热,登上江边高楼。 今古人怜黄鹤去,乾坤身似白云浮:今天的人怀念黄鹤离去,我像云在天空飘浮。 鸟飞欲堕炎波里:鸟儿飞翔时,好像要坠入炎热的波涛之中。 鱼跃频惊火树头:鱼儿跳跃,好像惊动了火树上的灯火。 拟倒银河涤寰宇
《人日自衡还潭道中次雨泉使君韵》是明末诗人陈一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将天地间的景象渲染得更为苍茫、幽静。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首联解读: - “七日春来半风雨,况逢飞雪转多阴。”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复杂天气变化。先是“春来”,即春天到来,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但紧接着的“半风雨”意味着天气多变,时而晴朗时而降雨;而“况逢飞雪”则增添了一层阴冷的气氛
饯别出郊亭,系马亭前柳。 袅袅向南枝,折赠同心友。 白日照飞霜,星轺下北斗。 当路无豺狼,澄清志不负。 昔登白玉堂,忆君同结绶。 晨夕恣欢谈,浪迹今何有。 念之动中怀,况兹复分手。 离弦促征鞍,殷勤更杯酒。 共言别相思,宁辞坐云久。 译文及注释如下: 这首诗是李氏山亭宴别五侍御馆丈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在郊外的亭子为五位侍御馆丈举行送别宴会,他们骑马来到亭前
【注释】 和宾岩太守夏日试士:作诗酬谢宾岩太守,以颂扬自己的才华。宾岩,指南宋名臣文天祥,字履善,庐陵(江西吉安)人。他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过进士。后在宋末元初的抗元斗争中,任枢密副使兼右丞相,坚持抗元,并组织了一支抗元武装力量,与元军进行了英勇战斗。 “郡国祥云拂曙开”,意思是说在清晨,祥云像被风吹拂着一样缓缓展开。郡国,泛指各地。 “三千百战亦雄哉”,意思是说经过无数的战斗,也显得威武雄壮
【注释】 楚天:指秋天的天空。尊:指酒樽。梵阁:寺庙的楼阁。金波:指金色的月光洒在水面上。雪调:形容歌声像雪花一样纯洁、洁白。瑶华:美玉,这里比喻月亮。紫微轩:指皇宫。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中秋佳节,诗人与友人一起赏月品酒的情景。首句写“楚天”秋色;二句写待月相邀;三句写宴席之乐;四句写赏月饮酒的乐趣;五句写月色之美;六句写饮酒后的快乐;末句写赏月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