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
``` 曾记都门祖帐开, 驱将双鹤与归来。 只今养得修翎在, 海上传书日几回。 注释:回想当年都在京城时,举行过祖传的帐篷聚会,那时我骑着双鹤归来。现在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按时给家人写信报平安。 译文:回想当年都在京城时,举行过祖传的帐篷聚会,那时我骑着双鹤归来。现在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按时给家人写信报平安。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起过去在京城时的情景
诗句原文: 沧海西头系钓船,萧萧春雨绿杨烟。 垂纶莫近磻溪岸,恐是非熊入梦年。 译文: 在沧海的西边系上钓鱼船,春雨中的绿杨笼罩着淡淡的烟雾。 不要靠近磻溪岸边垂钓,恐怕不是熊罴进入你的梦想年华。 赏析: 这首诗是于慎行送给杨公的,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杨公深深的敬仰之情。首句“沧海西头系钓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站在海边,系好钓鱼船,准备开始一天的垂钓活动
诗句:一别心知几度秋,归来相望转悠悠。长安旧侣多年少,马上如今半白头 译文:离别后我深深知道秋天已经过去了几次,回来后看着你,时间变得异常漫长而遥远。曾经的长安旧友如今都已白发苍苍,我们骑马行走在马上,头发已经斑白。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时光流逝带来的变迁。通过“一别”与“归来”这两个动作,诗人描绘了自己与故人分别后的寂寞与重逢的喜悦交织的情感
归山寄贾石葵年丈四首 其二 陌上论交意总殷,眼中谁是峄阳君。 如何同作东山隐,却隔山前一片云。 注释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贾石葵年丈的深厚友情和共同隐居的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眼中谁是峄阳君”表达了诗人对贾石葵年丈的赞美之情,认为他是自己眼中的英雄。而“如何同作东山隐”,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期望和渴望。然而,“却隔山前一片云”又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让诗人感到无奈
注释: - 题路凤冈庭中巨石:这是一首咏景诗,描写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屹立在庭院中的景色。 - 雕阑四面锁崔嵬:形容石头高大雄伟,四周有雕花栏杆环绕。 - 碣石残山此地开:指这块巨石是碣石的残山,位于这个地方。 - 若在钱塘江上见:如果它在钱塘江上看到的话。 - 何人不道小飞来:没有谁不知道它是一只小船的形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屹立在庭院中的景色
《山中奉寄太宰梦山杨公四首 其一》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仙境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第一句“为慕仙家九节筇”,描绘了一幅追求仙人般生活的意境。其中“九节筇”是一种古代登山使用的竹杖,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超凡脱俗的志向。 第二句“白云秋色远相从”,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秋天,云雾缭绕,仿佛与作者相伴,这种景象既宁静又深远。
【注释】: 梦中山色可曾惊——梦:指梦境;惊:使惊动。梦中的景色可曾使人们为之惊动? 陌上烟尘塞上兵——陌上:田间小路;塞上:边远之地;兵:战争。指边远之地的战争烽火,到处都在弥漫。 千树桃花月明夜——千树:成百上千棵树;桃:桃花;月:明亮的月光;明:明亮。指明亮的月光下成百上千棵树上开满桃花,在夜色中分外妖娆。 半间楼侧听吹笙——笙:古代的一种乐器;半间:一半;楼侧:楼的旁边;听(tīng)
【注释】: 闻道君王忆月卿(听到): 指唐明皇对杨贵妃思念。 徵书蚤晚到山城(征调诏书,早迟地送到山城):指朝廷的征召文书。徵是征集,调的意思。 碧玉峰头鹤梦惊(碧绿如玉的山峰顶上的一只白鹤在做梦):指梦境中所见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二句写征召之事,“征书”指朝廷的征召文书,“到山城”指朝廷把人招来京城。第三句写所梦之景,“碧玉峰头”“鹤梦惊”,都是写梦中所见的景色
瑶台旧日侣群真,雪骨冰肌别有神。 化作彩云销不得,多因染却汉宫春。 诗句释义: 瑶台旧日侣群真:瑶台,古代神话中的仙境,此处指代美好的环境或境界。“旧日”,意味着过去的时光。“侣群真”,与一群真正的神仙为伴,形容曾经的美好时光和伙伴。 雪骨冰肌别有神:描述一种超脱凡俗、纯洁无瑕的美感。“雪骨”暗示肌肤如同雪花般洁白,晶莹剔透。“冰肌”则强调肌肤如冰雪般清冷透明
注释:砚石经过磨制后,墨色还未完全干透,邺都的宫殿已经几次被战火摧毁。题写名字是西园的主人,不必再镌刻建安时期的作品。 赏析:这首诗以“戏谢”为题,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述铜雀瓦砚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建安文风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铜雀瓦砚的质地和制作过程。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建安文风的向往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