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不多时染未干,邺都宫殿几回残。
题名自是西园客,不必重镌汉建安。
注释:砚石经过磨制后,墨色还未完全干透,邺都的宫殿已经几次被战火摧毁。题写名字是西园的主人,不必再镌刻建安时期的作品。
赏析:这首诗以“戏谢”为题,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述铜雀瓦砚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建安文风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铜雀瓦砚的质地和制作过程。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建安文风的向往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磨不多时染未干,邺都宫殿几回残。
题名自是西园客,不必重镌汉建安。
注释:砚石经过磨制后,墨色还未完全干透,邺都的宫殿已经几次被战火摧毁。题写名字是西园的主人,不必再镌刻建安时期的作品。
赏析:这首诗以“戏谢”为题,实际上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述铜雀瓦砚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建安文风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铜雀瓦砚的质地和制作过程。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建安文风的向往和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译文 从灞陵桥出发,回望长安大道,烟花万户温暖春风轻拂,万户人家灯火辉煌。 汉家宫阙高耸入云霄,碧翠楼阁倚靠在天边。丞相衣冠佩戴苍玉佩,将军甲第门前有赤栏桥。 早晨内殿承蒙皇帝恩宠,日暮朝会归来行走在紫陌上。夹道金羁赭汗流,门前绣辖朱尘飞扬。 人生得意时自会光彩照人,求官谒见纷纭不绝于路旁。一笑之间就能看穿人的来去命运,片言只语就能酬谢客人。 小子们穿上官服都接受印信
【注释】子夜:古乐十二调之一,为唐教坊曲。秋歌:即《子夜四时歌》。其四:是《子夜四时歌》中的第四首。三春:指孟春、仲春和季春三个月。九秋:指孟秋、仲秋和季秋三个月。别欢:分别时的快乐。思欢:思念时的欢乐。玄鬓:指白发。侬心底不伤:我心里面没有什么悲伤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写别离相思的抒情诗。开头两句“别欢三春月,思欢九秋霜”,是说离别的快乐如同春天的三月,思念的快乐如同秋天的白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plaintext 将进酒 ```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豪放不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plaintext 君不见洛阳城东桃李花,暮时红雨早时霞。 ``` 注释:通过洛阳城的美景和桃李花的变化,诗人表达了人生如梦、岁月流转的哲理。 ```plaintext 又不见瑶台素月飞银阙,三五蟾光四五缺。 ``` 注释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第一句:“经年一水间,相望不相及。” - 这句诗通过“经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一水间”则暗示了两人之间隔着一条河流。 - “相望不相及”则描绘了他们只能远远地看到对方,而不能靠近的情景,体现了一种无奈和距离感。 2. 第二句:“莫卷七襄衣,是侬愁思织。” - “莫卷七襄衣”中的“襄”,在古代汉语中指代衣物,这里可能是指一件长袍或衣裳。 -
【注释】: 1. 四时折杨柳歌:这是一首乐府诗,内容多咏叹离别之情。“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也泛指一年中的时间。“折杨柳”是古乐府曲名。“歌”,就是歌唱的意思。 2. 其二:是说在《四时折杨柳歌》中的第二首。《四时折杨柳歌》共有四首,此为第二首。这首诗写的是女子对男子的眷恋之情。 3. 芙蓉:荷花。“散朱华”,意思是荷花盛开,颜色鲜艳。“吐艳”,是指花吐露艳丽的颜色。“芳”,这里指香气、芳香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内容上要读懂诗句意思,形式上要从表达技巧、语言特点、思想感情等方面作答。 本题中“北风正烈烈”意思是凛冽的寒风正刮得猛烈,“雨雪逐风飞”意思是雪花随着狂风四处飘洒,“山深步道绝”意思是山深林密,道路断绝。“折杨柳”意思是折下柳树枝条,“但保岁寒心”意思是只要保持那岁寒不凋的心性
第一句注释:乌栖曲,即《长相思》,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调。 第二句注释:云母屏风,用云母石做成的屏风。 第三句注释:博山炉,一种铜制香炉。这里泛指熏香用的炉子。 第四句注释:脉脉,情意缠绵的样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出自《全唐诗》。 译文:床是银饰的,床上的小竹席是云母做的屏风,床头放着一个香炉,它吐出的烟雾缭绕着,像青烟一样。两人相对而坐,彼此看着对方,都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坐着
江南曲其一 金堤柳枝拂水黄。 桃花如焚众草香。 江南稚女歌春阳。 歌春阳,气若兰。 采江蓠,遗所欢。 【注释】 - 金堤:金色的栏杆。 - 柳枝:指柳树。 - 桃花如焚烧: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 众草香:指各种草木都散发出香味。 - 江南稚女:指江南地区的年轻女子。 - 歌春阳:指唱春天的曲子。 - 气若兰:形容女子的美貌如同兰花一样。 - 采江蓠:指采摘江蓠草。 - 遗所欢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 “春江漠漠朝气深”一句,描述了春天的江水清澈透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是大自然的早晨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丹霞紫露流满林”一句,描绘了春天的丹霞和紫露,它们在树林中流淌,给树木增添了色彩,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踟蹰解佩伤春心”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他不忍心解开身上的玉佩
【注释】 1.问君何时归: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2.明月:指月亮,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照着。 3.凝前除:即在月初之时。 4.微霜:初霜。 5.下沾衣:霜降时沾湿了衣服。 6.折杨柳:用新折的柳枝作歌。 7.捣衣:把布帛捶紧,制成衣物。 8.寄远人:送信给远方的人,即亲人。 9.夜凉:夜晚凉爽。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思妇望月怀远,因思念而失眠,以“明月”“微霜”起兴,抒发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句原文: 沧海西头系钓船,萧萧春雨绿杨烟。 垂纶莫近磻溪岸,恐是非熊入梦年。 译文: 在沧海的西边系上钓鱼船,春雨中的绿杨笼罩着淡淡的烟雾。 不要靠近磻溪岸边垂钓,恐怕不是熊罴进入你的梦想年华。 赏析: 这首诗是于慎行送给杨公的,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杨公深深的敬仰之情。首句“沧海西头系钓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站在海边,系好钓鱼船,准备开始一天的垂钓活动
【注释】: 梦中山色可曾惊——梦:指梦境;惊:使惊动。梦中的景色可曾使人们为之惊动? 陌上烟尘塞上兵——陌上:田间小路;塞上:边远之地;兵:战争。指边远之地的战争烽火,到处都在弥漫。 千树桃花月明夜——千树:成百上千棵树;桃:桃花;月:明亮的月光;明:明亮。指明亮的月光下成百上千棵树上开满桃花,在夜色中分外妖娆。 半间楼侧听吹笙——笙:古代的一种乐器;半间:一半;楼侧:楼的旁边;听(tīng)
``` 曾记都门祖帐开, 驱将双鹤与归来。 只今养得修翎在, 海上传书日几回。 注释:回想当年都在京城时,举行过祖传的帐篷聚会,那时我骑着双鹤归来。现在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按时给家人写信报平安。 译文:回想当年都在京城时,举行过祖传的帐篷聚会,那时我骑着双鹤归来。现在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每天按时给家人写信报平安。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起过去在京城时的情景
诗句:一别心知几度秋,归来相望转悠悠。长安旧侣多年少,马上如今半白头 译文:离别后我深深知道秋天已经过去了几次,回来后看着你,时间变得异常漫长而遥远。曾经的长安旧友如今都已白发苍苍,我们骑马行走在马上,头发已经斑白。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时光流逝带来的变迁。通过“一别”与“归来”这两个动作,诗人描绘了自己与故人分别后的寂寞与重逢的喜悦交织的情感
归山寄贾石葵年丈四首 其二 陌上论交意总殷,眼中谁是峄阳君。 如何同作东山隐,却隔山前一片云。 注释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贾石葵年丈的深厚友情和共同隐居的生活,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眼中谁是峄阳君”表达了诗人对贾石葵年丈的赞美之情,认为他是自己眼中的英雄。而“如何同作东山隐”,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期望和渴望。然而,“却隔山前一片云”又暗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让诗人感到无奈
【解析】 此诗是诗人寄给贾石葵的,全诗四句,每句都是对贾石葵的问候和祝福。 其一、其二分别写自己“归”的缘由和心情;其三则写与贾石葵相见的情景,以及彼此思念之情。 其一:瑕丘南去路漫漫,月满山窗梦易残。 “瑕丘”,即瑕丘县,今山东兖州北。“南去”,指往南方回家。“路漫漫”,形容归途艰难。“月满山窗”是说月亮高高挂在天空,照在窗子上,月光皎洁。“梦易残”,意为夜已深了,人还在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