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1. 禅人并化主:指佛教中所说的“三界有情”之一类。即指僧人,也指其出家人的弟子们。画工装点:指画家以笔墨技巧在画作上精心地描绘、点缀。 2. 功转玄微:功夫达到了微妙的境界。 3. 了无丝糁(sān):没有一丝痕迹,形容绘画非常细致,没有一点粗糙和不完美的地方。 4. 秋气:秋季的气候。河气:大河的水流。清而河气澄明:秋天的气候清新宁静。清澈见底的河水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 5.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然后逐句分析,指出其运用了何种手法,并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效果如何。最后结合注释与标题进行赏析。“止水怀月”是写景,“空山吐云”也是写景,两句都是写静,而以“空山”、“止水”为衬,更见其静,所以“止水怀月”“空山吐云”这四字用得妙处。“清白自若,高闲不群”,这两句描写了画中人的形象
诗句释义: 1. 发皑皑而雪山,目湛湛而秋潭。——头发如雪,像雪山一样;眼睛明亮如秋潭一样。 2. 杖拂老伴,丛林饱参。——拄着手杖,拂拭着同伴的头,在树林间参悟禅理。 3. 万全非一有,二破却成三。——万物都有完整的一面、不完整的一面、破碎的一面。 4. 门门虚而正受,物物各自禅谈。——门门都是空的,但能正接受;万物都有自己的道理和境界,都在谈论禅理。 5. 春亭不要闲狼藉,华乌而今罢了衔
【注释】 了了:清楚明白。灵灵:聪明。妙:高超,深奥。三世:指过去、现在和未来。圆(yuán)包:包容。二仪:指天地,或指男女。针鼻长通线:形容针头细而长,能通过线孔。梭脐细吐丝:形容梭子细长,织机转动时能吐出细细的丝线。出谷:比喻从山谷中飞出来。断送:断绝,消失。盈科:满坑。普应:普遍感应。群机:种种事物。合宜:合适。 【译文】 清清楚楚地知道,聪明伶俐不思虑。 高超的技艺贯穿于三个世界
【注释】 1. 廓然:开阔的样子。2. 莹:晶莹,光洁明亮。3. 卓尔:突出的样子。4. 静:不动。5. 像:影子。6. 彻:彻底。7. 动:动作。8. 源:根源。9.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10. 浑:混浊、不清澈。 【赏析】 这首诗是赞颂一幅写真画的。作者以禅宗的语言来赞叹这幅画,赞美其超脱尘世,无垢无染,自然纯朴的美。诗中描绘了画面上的形象,用禅意来点化,使人顿悟。 首句“廓然而莹”
【注释】 ①“其”:这里指代“禅人”。 ②“四百二十二”:这是禅宗的计数法。 ③颦(zhen)而嗔(chēn):皱起眉头,面露愤怒之色。 ④默传鼻孔家风:默默地传承着鼻孔呼吸的家风。鼻孔家风:即鼻息呼吸法,禅宗中一种修习的方法。 ⑤用付眉毛时节:用这种方法施以教化。眉毛时节:即眉间传法,指以眉间传授教义。 ⑥放下机投:放下心念,投入修行。机投:佛教用语,意为心机的运用。 ⑦展开漏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四百二十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鉴之现像,谷之藏神。 注释:镜(鉴)映出人的相貌(现像),山谷(藏神)蕴藏着天地间的灵气。 赏析:这里通过镜和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 2. 六门随万汇,三昧入诸尘。 注释:六门(即眼、耳、鼻、舌、身
注释: 渊默而明,湛存而妙 —— 深藏在内心,却能洞察一切。 三世齐平,十方圆照 ——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光明的。 月随水而流,风入松而啸 —— 月亮随着流水流逝,松树在风中低吟。 相逢会有知音,向道自然同调 —— 遇到知己,会彼此理解;追求道义,自然会心意相通。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禅人求赞的诗。诗人以“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场景。接着,诗人通过“渊默而明
【诗句释义】 1. 鼻直口四方:鼻子端正,口形方正。 2. 眉低眼三角:眉毛低垂,眼睛呈三角形。 3. 默默句难传:默默无语,无法表达。 4. 深深谁转脚:深深的样子,是谁转动脚步的。 5. 入挂树之壶:像挂在树上的壶一样。 6. 天地能阔:天地宽广无边无际。 7. 得烂柯之棋:得到了烂柯山的棋局。 8. 如今更不囊藏:如今不再携带宝物。 9. 到处随宜著落:随遇而安,随意放置。 【译文】
霜洗的斗魁星,秋天的银河, 形态弯曲而长松参天,气韵澄清而水潦退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