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1.禅人:禅宗僧人。并:和……一起。化主:指和尚或尼姑主持的寺院里的和尚尼姑等。写真:画像、雕塑佛像或人物,供人瞻仰。求赞:请人写赞语。其四八:这是诗的第四十八首。 2.缘报遭逢:因缘所召,遭遇逢迎。 3.藏:蕴藏、积聚。万德:各种德行。未兆:不显露迹象。戢:收束、收起。六用:六种功用。无踪:没有踪迹。 4.雪阵血战: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像冰雪一般寒冷。雪阵:比喻战场上的白刃战。玉田历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目为《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松树和鹤在碧涧中的自然景色。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画面,江水映衬着明月,显得更加明亮;河水与天空相连,显得更加广阔。最后两句则是对画作的赞美,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碧涧之松,烟巢之鹤。 碧涧(清澈的山涧)中的松树,烟(烟雾)笼罩着的鹤。 野性闲闲,癯身卓卓。 野性悠闲,身材瘦高挺拔。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妙了常存,幽灵不昏: - 注释:形容修行者的心境或状态非常精妙,就像永恒存在,没有消失。这里的“幽灵”指的是修行者的精神或意识,而“不昏”则表示这种状态是清晰的、不模糊的。 2. 偏正旋枢臼,离微见道根: - 注释:“偏正”可能指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或技巧,而“旋枢臼”可以理解为旋转枢轴,比喻一种动态的过程。“离微”指的是超越微小,达到更高的境界
湛存不浑,灵明不昏。 派分河汉底,流决崑崙源。 见闻了成一相,影响应空六根。 体本真如,能来生灭之界。 用随生灭,却入真如之门。 【注释】 1. 湛:深湛。 2. 浑:浑然一体。 3. 灵明:佛性的显现。 4. 派:流派、分支的意思。 5. 河汉:银河。这里指佛教的教义或道理。 6. 昆崙:昆仑山,神话中有神山。 7. 了:通“朗”,明白、通透。 8. 见闻:佛性的表现。 9. 了得:透彻明了。
【注释】 兀兀:闲适自得的样子。化主:佛教中出家人的称呼,指禅者,这里指禅宗僧人。写真求赞:请人作画来题赞。四百六:指“四百六十”这个数字,即四百六十字,这里用作韵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白话文解释,就是描述一位禅僧的生活和行为。首联“兀兀默耕,天成地平”,描述了他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颔联“一心无住住,万像不生生”,表达了他内心清净、对世界万物无所执着的佛家思想
湛乎性源,游乎度门。 湛然如水的本性源头,游走于无为的法门。 动静出碍,方圆不痕。 动静之间没有障碍,方圆之间没有痕迹。 寒木得春晚,雪窗亡夜昏。 寒冷的树木在春天得到暖意,夜晚的雪窗在月光下失去昏暗。 通塞也虚离实坎,变化也连乾断坤。 通达阻塞都是虚无与实际之间的坎陷,变化也是连接天地乾坤。 六和合而无功兮脱略三千之界,万差别而有据兮齐承一点之恩。 六种和谐合一却没有功绩
【注释】 “影之神”:指人的容貌。神,指神采。 “物之春”:指人的容颜像春天一样明媚动人。 “莺喉颊”:形容女子的口唇如红艳的莺鸟般娇嫩。 “柳眉目”:形容女子眉毛细长如柳枝,目光含情脉脉。 “蜂股华须粉”:形容女子的胡须修长而整齐,像蜂须那样有光泽。 “蜡脾蜜酿醇”:形容女子肌肤白皙如蜡,肌肤细腻光滑,像蜜糖酿造的醇酒一样甜美。 “幻化人”:形容女子的美丽如同变幻莫测的人,让人难以捉摸。
注释: 默成其性,慧润其定。 默成,即静坐冥想,使本性显现;慧润,是智慧润泽,使心境安定。 虚应六窗,观通三径。 虚应,即应对自如,无物不照;三径,指三条道路。 善巧开权,触机堕阱。 善巧,即巧妙灵活;开权,指运用智巧;触机,指触动某种事物;堕阱,指陷入困境。 怪杀者僧,药多成病。 怪杀,指因怪异的杀人事件而被杀害的僧人;药多,指服用过多的药物;成病,指因此而生病。 赏析:
【注释】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百八十六 性成而不立玄微,智诣而难分是非。 天空云淡泞,夜冷月依稀。 蝴蝶梦魂兮春昼飞而齐物,白鸥盟事兮夕阳卧而亡机。 性:天性;成:成就;不:无;玄微:指微妙的精深道理;智:指才智;诣:通“至”,达到;分:区分;是非:对错;齐物:即“齐物论”,道家思想,主张万物为一;盟事:指结为朋友;亡机:没有机心;亡:同“无”。 【译文】 天性成就了却不去寻求微妙精深的道理
慧而能定,定而能应。 空有短长,初无欠剩。 定慧力庄严,性相心齐证。 妙观察智照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注释: 1. 慧而能定,定而能应:智慧与定力并重,既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定),又能够应对外界的变化(慧)。 2. 空有短长,初无欠剩:形容事物的长短、优劣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长短之分,也没有多余的部分。 3. 定慧力庄严,性相心齐证:通过修行定慧双修,可以达到身心清净、内外合一的境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