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注释】 识浪沥乾:指识海的浪,已经干枯。识海:禅宗语,指人的智慧和悟性。浪沥乾,指人的识海已经枯竭。肚皮束宽:形容身体松弛。肚皮,指腹部。束宽,指腹部宽松。口翻澜而海阔:形容口中吐出的话像波澜般广阔。翻,翻腾、翻涌。澜,大波浪。海阔,大海宽广。发垂雪而山寒:形容头发垂落,如同雪花般洁白,寒冷如山。发,指头发。垂雪,垂下如雪。山寒,山间寒冷。妙传家法髑髅眼:指妙传家族的修行方法
诗句: 炯炯寒瞳,丝丝衰鬓。 丘壑之姿,烟霞之韵。 据坐而心空,森罗而海印。 中虚也乾而成离,内动也艮而变震。 云行而用闲,电掣而机迅。 狤獠人不惹尘埃,黄梅祖亲传屈眴。 译文: 明亮的眼睛,丝丝白发。 拥有山川的气度,有烟霞的韵味。 坐下来内心却如虚空般宁静,如同大海的波纹般深远。 内部空虚才能成为八卦中的离卦,内在震动才会变为八卦中的震卦。 行动如云行般从容,行动如闪电般快速。
【注释】1.化主:佛家指修行者,已得道果。2.顶雪:顶着雪花。3.射人:目光如电。4.蓑:用草等制成的雨衣。5.斗浮河汉津:形容水势汹涌。6.拙忘机:指忘却世俗的功利。7.妙不传:指禅理深奥难于传述。8.谷鸟岩华:指山林中的飞鸟和岩石上的花。9.刹尘身:指出家人。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禅者的诗。诗中描写了禅者顶雪抗春,目光如电,穿着蓑衣,在江湖上飘泊;他与世隔绝,忘却了人间的名利和功利,抱瓮而耕
【注释】 1. 棱棱:形容人的气度不凡,仪态威严。 2. 温温:温和、和顺。 3. 一脉之分派:指一种流派。 4. 昆仑之源:昆仑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世界屋脊,此处比喻禅宗的源头。 5. 珊瑚之根:比喻禅宗的根基。 6. 风烟清远:形容景色幽远清新。 7. 草木秀拔:形容草木生长得十分茂盛挺拔。 8. 古壁之梭:指织布机上穿梭的梭子,这里比喻禅宗的传承。 9. 蛰龙之骨:指龙年生的人
【注释】 山:指山峰或山崖;覆:覆盖;雪:积雪;一:全;颠:山顶;白:形容雪的颜色。水:指江河湖海;深秋:秋天的河水;两眼青:形容江水的颜色,因深秋季节,河水清澈,呈淡青色。卦爻(gào yáo):《易》的一种符号;初作象:刚出现时的样子;皮骨:《庄子·外篇·知北游》:“圣人之通,犹猿马之足,而不足以任重。”意谓圣人与天地万物相通,但并不以形体存在;自成形:自然形成形体;混沌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四句,每句都与画有关联。 “兀兀心传”,兀兀然形容心境的恬静,心传即心领神会,指对绘画艺术有独到的见解。 “了了忘缘”,了了犹明白清晰,缘指缘分、因缘。了了忘缘,指对绘画艺术理解得非常明白,没有一点疑惑。 “叶零白露,云散青天”,叶落如霜,秋露晶莹;云散天空,晴空万里。 “玉毂兔推而洗开夜色,银笼鹤出而飞度寒烟”,玉毂兔是月亮,银笼鹤是仙鹤
【注释】 1. 禅人(即僧人)并化主:僧人和化缘和尚。化主,佛教用语,指以乞讨为生的人。 2. 写真求赞:请人题写肖像,赞美其功德。 3. 身闲类莫收:身闲,身体闲适;莫收,不要收起。 4. 心静情不流:心静,内心宁静;情不流,情感不外散。 5. 片月自炯炯:明亮的月光像一片。 6. 孤云长悠悠:孤独的云,久久地徘徊。 7. 颠毛衰白高山雪:形容头发白了如同山中的雪。 8. 眉目寒清古涧秋
【解析】 1.“妙传”:精妙、高远的传授。2.“转侧而神”:形容画得栩栩如生,生动活泼。3.“劫空归去路”:比喻禅定的境界。4.“白头借伴却来人”:比喻禅定的境界。5.“无心分物我”:指超脱物我和世俗。6.“何处著根尘”:指超脱物我和世俗。7. “烟柳莺华闹浩浩”:形容繁华热闹的社会景象。8. 鉴赏:本诗是一首写意诗,通过写佛门中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全诗以禅宗的修行过程为题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形式为: ``` 璋监寺写师像求赞 杳杳冥冥,寒雁影没而秋远烟青。 寂寂惺惺,老蚕茧就而风高叶零。 天机静时活,道环虚处灵。 瀛之涵,崧之镇。 乾之健,坤之宁。 ``` 诗句释义: 1. 杳杳冥冥:意为朦胧、模糊不清的景象。 2. 寒雁影没:形容深秋时节,大雁南飞后天空中留下的空旷和寂静。 3. 老蚕茧就:指老蚕即将吐丝结茧,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农事的忙碌。 4.
注释: 太行山盘曲蜿蜒,黄河水奔腾泻泄。 内心如肝胆般明洁,胸襟如山岳一般开阔。 清风尚未吹开齿颊,白雪已将眉须披上。 少林之默,无需多言,黄梅之舂,不识书。 彻见本来人面目,名言安敢妄分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禅人的诗。首句“太行盘纡,黄河泄舒”,形象地描绘出太行山的盘曲蜿蜒和黄河水的奔腾泻泄,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豪迈雄浑的基调。接着,第二句“肝胆明洁,胸膺廓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