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闲类莫收,心静情不流。
片月自炯炯,孤云长悠悠。
颠毛衰白高山雪,眉目寒清古涧秋。
把似春风些子妙,施于草木十方周。

【注释】

  1. 禅人(即僧人)并化主:僧人和化缘和尚。化主,佛教用语,指以乞讨为生的人。
  2. 写真求赞:请人题写肖像,赞美其功德。
  3. 身闲类莫收:身闲,身体闲适;莫收,不要收起。
  4. 心静情不流:心静,内心宁静;情不流,情感不外散。
  5. 片月自炯炯:明亮的月光像一片。
  6. 孤云长悠悠:孤独的云,久久地徘徊。
  7. 颠毛衰白高山雪:形容头发白了如同山中的雪。
  8. 眉目寒清古涧秋:形容眉毛、眼睛冷清如秋天的山涧。
  9. 把似春风些子妙:像春天温暖的风那样美好。
  10. 施于草木十方周:把美好的恩泽给予天下万物。
    【赏析】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一首颂扬僧人的诗,全篇通过对僧人外貌和神态的描写,表达了对其高尚品德和深厚佛学的崇敬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首联:描述僧人的悠闲与内敛。“身闲类莫收”,意为僧人虽然身处尘世,却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仿佛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心静情不流”,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情感的纯粹,不被外界所动。

  • 次联:继续赞美僧人的品格。“片月自炯炯”,以月亮比喻僧人的精神风貌,明亮而不媚俗。“孤云长悠悠”,则是以孤云比喻僧人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态度。

  • 颈联:形象地描绘僧人的外貌与气质。“颠毛衰白高山雪”,用高山之雪比喻僧人的头发,既表现了头发的洁白,也暗示了其岁月的沉淀与沧桑。“眉目寒清古涧秋”,则通过古涧秋水的画面,形容僧人眼神中透露出的那种清冷、深邃,宛如秋水般清澈而深远。

  • 尾联:表达对僧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学教义的推崇。“把似春风些子妙,施于草木十方周”,将僧人比作春风,意味着他在世间的传播佛法如同春风一样温暖人心,普降甘露。“施于草木十方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教化无远弗届、无所不在的特性。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外貌、神态、品德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宗教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从这些细腻的描述中感受到僧人的崇高品质和深厚的佛学修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