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正觉
这首诗出自《祖堂集》,是一首偈颂,全诗共28句。 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 1. 若恁么,也难得,清光浩荡无瑕隙。 - 如果这样,你也很难得到清净的光芒,它浩渺无边而没有瑕疵。 2. 人言千里本同风,我道十方浑一色。 - 人们常说距离遥远的事物本质上是相同的,我认为整个宇宙都是统一的颜色。 3. 浑一色,须转侧。 - 统一的色彩需要通过转动和变换来体现。 4. 才转侧,透关隔。 - 当转动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百九十九 一灯分照耀百千,各自宗家谁曾见? 少室传承断臂法,黄梅分授坠腰技。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一灯分照耀百千”:指一盏灯火能够照亮众多的人或事物。 2. “各自宗家谁曾见?”:询问各自宗派的大师们是否曾经见过这样的修行方法。 - 译文解读: 1. “一盏灯能照百人千人”,意味着这盏灯的光芒可以广泛传播。 2. “各宗派中无人曾见过此修行方式”
这首诗的翻译是:演出了一个巨大的藏经,明明超过了所有的因缘。 随曲随直也如流水转山,随高随下也如虚舟驾浪。 注释:演出——表演;藏经——佛经;明明——明确、清楚;超越——超过;随曲随直——随心所欲,不拘泥于形式;转山——比喻佛法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虚舟驾浪——比喻佛法能引导众生脱离苦海。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佛法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超越一切因缘
无人接得渠,贵逼马相如。 果来桥上也,记得柱头书。 无人识得渠,棋局醉樵夫。 回头斧柯烂,大海一成枯。 诗句释义: 1. “无人接得渠”: 这句表达了一种孤独和不被理解的意境,可能指的是某人或某事非常独特或高傲,以至于没有人能够接纳或理解。这里的“渠”可以理解为某种特质或品质。 2. “贵逼马相如”: 此句通过比喻表达一种优越感或被高度珍视的状态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清白传家雪月光 - 这里的“清白”指的是纯洁、正直的品质,而“传家”则表示这些品质可以代代相传。而“雪月光”则形容这些品质如雪一般洁白,如月光一般明亮,照亮了家庭的每一个角落。 2. 玉壶中有转身方 - “玉壶”在这里象征着清澈透明的心,而“有转身方”则是指这种清澈透明的心灵能够让人看清真相,做出正确的决定。 3. 情乾识尽功勋断 -
这首诗的原文是: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百八十六 地藏栽田做活计,南泉镰子能收刈。 日用平怀稳便休,自然颗糁无遗弃。 无遗弃,不容易。 你也莫亏我,我也不亏你。 两家宾主平,四棱齐塌地。 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个是丛林饱参底。 牧来纯熟水牯牛,检点将来堕随类。 逐句翻译如下: 1. "地藏栽田做活计":这里指地藏菩萨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种植庄稼,以供养众生。"做活计"是指从事劳动工作。 2.
让我们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仲秋渐凉,蒲团放稳长连床”:“仲秋”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九月。“渐凉”表示天气变得凉爽。“蒲团”是一种佛教中修行用的坐垫,通常用蒲草编织而成。“放稳”意味着把蒲团放得平稳。“长连床”可能指的是蒲团很长,可以延伸到床的另一边。 - “身心澄彻见渊底”:“身心”指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澄彻”表示清澈透明,没有杂质
【注释】香林:寺院。腊月:农历十二月,即冬季。关楗(guàn jiàn):佛教语,意为佛门中的戒律。机锋:禅宗术语,指佛祖说法时机缘的契机和佛祖的机辩言辞。无碍:佛教用语,指一切法没有阻碍或障碍。虚空:佛教语,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挥剑:佛教语,指修行者应断除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瘢痕:伤痕或伤口。 【赏析】此诗描绘了腊月寒冬时节寺院内燃烧木材取暖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禅修者在寒冬中修行的决心与毅力
诗句原文: 九月又重阳,菊华依旧黄。 渊明是醉不是酒,荡荡游心于大方。 译文: 九月的重阳节再次来临,菊花依旧盛开着黄色。 陶渊明饮酒如泥而不醉,他的心灵在广阔的世界中自由遨游。 注释: - “九月又重阳”中的“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传统习俗。 - “菊华依旧黄”中的“菊”指的是菊花,而“华”在这里表示开花,形容菊花依然盛开,颜色依旧是黄色的
注释:不落阶级,卓卓超出三际。 曷用安排,十方自然畐塞。 五色线不我羁縻,七宝冠是谁严饰。 译文:不落入世俗的阶层,超凡脱俗超越三界。何必要人为去安排,宇宙万法自然无碍。 不染五色丝线之牵绊,不受七宝冠的束缚装饰。 赏析:这首诗以“超然物外”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独立精神。首句“不落阶级”,意味着超越世俗的阶层束缚,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