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珽
白菊 一种芳姿迥出尘,琼瑶为骨玉为神。 细看篱下衔杯客,疑是窗前映雪人。 冷艳每从梅共色,淡妆长与月为邻。 几回晓向疏帘看,认作何郎恐未真。 赏析 这首诗以白菊为题,赞美了菊花的洁白无瑕、清高脱俗的品质。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地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形态和独特韵味。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注释 1.
【解析】 1. 过真州谒文丞相祠:经过真州去拜谒文丞相的祠堂。谒,拜见。2.丞相祠堂:指文天祥的祠堂。文丞相,文天祥的字叫天祥,因曾被封为太傅、右丞相等职,所以称“文丞相”。3.枫叶疏:指秋天到了,树叶渐黄渐稀。4.登临:登上山丘。5.重踟蹰:多次徘徊。6.痛心舟楫淹南海:悲痛地想起自己乘坐的船被敌人截断后在海上漂流的情况。7.触目山河尽故墟:眼前所见的山川都是已毁的废墟。8.白璧
【注释】 (1)客:指作者自己。 (2)寂寂:静寂的样子。 (3)砧杵:古时捣衣用的棒槌和杵。 (4)短鬓:指两鬓头发变白,这里用来形容年老。 (5)深秋:深秋时节的夜晚。 (6)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代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7)松溪:指作者故乡在江西的松溪县。 (8)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感怀诗。 首联“寂寂残灯对小窗,万家砧杵剩凄凉”
寂寂残灯对小窗,万家砧杵剩凄凉。 病侵短鬓惊寒早,梦入深秋觉夜长。 雁影乍过催落日,客衣未授过重阳。 松溪两载淹陶令,空负东篱菊又香
丞相祠堂枫叶疏,登临怀古重踟蹰。 痛心舟楫淹南海,触目山河尽故墟。 白璧可怜遗道路,黄冠岂是侣樵渔。 胡尘竟逐狂风散,仰睹仪容恨已舒
明代诗人袁珽是嘉靖年间的进士,曾任刑部福建司主事。他以才华出众和深厚的文化积累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袁珽在嘉靖四年(1525年)解元及次年的二甲第一名进士身份进入翰林院,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嘉靖六年(1527年),他被任命为刑部福建司主事,这是一份重要的官职,负责地方司法和刑律执行工作。 袁珽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尽管关于他具体的作品和风格没有详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