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残灯对小窗,万家砧杵剩凄凉。
病侵短鬓惊寒早,梦入深秋觉夜长。
雁影乍过催落日,客衣未授过重阳。
松溪两载淹陶令,空负东篱菊又香。

【注释】

(1)客:指作者自己。

(2)寂寂:静寂的样子。

(3)砧杵:古时捣衣用的棒槌和杵。

(4)短鬓:指两鬓头发变白,这里用来形容年老。

(5)深秋:深秋时节的夜晚。

(6)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代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7)松溪:指作者故乡在江西的松溪县。

(8)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感怀诗。

首联“寂寂残灯对小窗,万家砧杵剩凄凉”。写诗人夜深人静之时,对着一盏孤灯,听着邻家捣衣的砧杵声,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凄清寂寞。这两句中,既写了环境的清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渲染出了一种愁苦的氛围。

颔联是:“病侵短鬓惊寒早,梦入深秋觉夜长。”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之感。由于长期被贬谪在外,心情抑郁,再加上年岁已高,身体日渐衰弱,所以诗人常常觉得自己的头发变白了。而且,他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好像一转眼就到了深夜,而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这两句中,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衰老、憔悴的感叹,也表达了他内心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雁影乍过催落日,客衣未授过重阳”,紧承上文,继续抒写诗人的孤独与凄凉之感。诗人想象着大雁南飞,夕阳西下的情景,仿佛听到了大雁急促的鸣叫和催促着落日的声响;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尚未归还的家书,以及那件未曾寄出的客衣,都显得特别地沉重和漫长。这两句中,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尾联“松溪两载淹陶令,空负东篱菊又香”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回忆了自己在松溪居住的日子,那时正值秋天,自己常常独自一人来到东篱之下赏菊吟诗,享受着那份宁静与美好。然而现在,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却无法像陶渊明一样回到故乡去享受那份宁静与幸福。这一句中,既表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与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在异乡的孤独与凄凉,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失望之感。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与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