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是集
【注释】 正月十三日:正月十三日,农历正月初十。陈路若:陈师道字子龙。伍国开年兄:伍国开年,名开年,字子华。寓中:寓居的地方。赏雪:观赏雪花。枝、滋、嵚崎:都是诗中的关键词,分别是“树枝”,“草木茂盛”,“山石峥嵘”。假山:用石头堆砌成的山形建筑。椰浆:椰子的汁液。 【译文】 正月十三日我与陈子龙同饮于伍子华家中,欣赏着飘零的雪花。雪花纷飞如同瑞气遍布九逵大地,长安城信是不争时令的繁华之地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天遇如此宁复歔" - 这句表明,即使遭遇到不公或困难,也无需感到悲伤。"歔"意为哭泣,这里用来表达一种坚韧的态度。 2. "劝儿休读制科书" - 这是对年轻人的忠告,不要沉迷于应试教育,特别是考取功名的束缚。"制科书"特指科举考试中的应试书籍。 3. "愤来欲碎渔阳响" - "愤来"表示愤怒至极,"渔阳"是一个地名,常用以象征激烈或激烈的战斗
别卢寄园戍南宁 薄宦萧疏只下帏,仇吾何意使人欷。忍兹涊辱寻生果,笑彼空华涌妒机。侠到难中肠倍热,身当别路马须肥。山魈木客倘相访,仗酒雄吟莫泪衣。 注释: 1. 薄宦萧疏只下帏:形容自己的官职低微,生活简朴。 2. 仇吾何意使人欷:为什么让我感到悲伤呢? 3. 忍兹涊辱寻生果:忍受这种耻辱,寻找生存的机会。 4. 笑彼空华涌妒机:嘲笑那些嫉妒别人的空虚与虚伪。 5. 侠到难中肠倍热:在困难的时候
【注释】: 五月廿日送黄二一乡丈先出都门兼寄南中知已 行行无计绾征轺,一片归心任寂寥。 捣梦乡关和夜永,填胸悲愤向谁销。 桥门人去天仍宠,坐底香留韵自超。 若到江南何所寄,孤臣今日暂恩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1045年(宋仁宗嘉祐八年)五月二十日,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诗的首句写自己无计可施,只能把征车交给别人开走,以解忧思;次句写诗人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第三
【注释】: 一官几度任升沉 —— 指在官场上,你几次经历升迁和被贬。 苏堤何如宦海深 —— 比喻仕途的波折比苏堤还深远。苏堤是杭州西湖的一道风景线,这里以“苏堤”比喻仕途,暗喻仕途的曲折。 荒徼花封犹厌老 —— 边远荒徼地区,花朵被封存,依然感到衰老。 冰清莲幕独知心 —— 在清廉的公堂中,只有你能理解我的心。冰清莲幕,形容清廉的政治环境,也比喻你的品格如莲花一般纯洁。 高情原不粘轩冕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相关内容,并加以组合作答。 “践履”,践踏。“卷席”,把坐席卷起,指战死。诗人用两个典:第一个是《汉书·霍光传》的典故。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辅佐年幼的昭君主政朝政,他为人谦退有节制,不揽权夺势,因此深得汉武帝的信任。后来霍光病重,汉武帝派使者持节去问他的病情,霍光说:“愿以子孙相补
这首诗是诗人在狱中所作的。诗的首联“远来何事使人歔,今日邹阳已上书”意思是说:你从远方赶来到底为了什么事情?今天你已将奏疏上呈给皇帝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被囚禁的无奈和愤懑之情。颔联“苦节一生非业债,清名两字或冤馀”意思是说:我一生坚守节操,不是为了什么利益,而我的名声却被人诽谤,说我有不忠不义之名。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清高自许、孤傲不屈的精神品质。颈联“摩编自可招人妒,下楗翻多载鬼车”是说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伍国开的一首慰问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解析: - 才擅天孙织锦绫,思如风柳字如蝇。 “才擅天孙织锦绫”中的“才”指才能或天赋,而“天孙”则暗指织布技艺高超,能够织出精美的锦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赞美伍国开的才华如同天上的织女(天孙)一般,能够巧手织出美丽的锦缎。 “思如风柳字如蝇。”这里的“思”指的是思念之情,而“风柳”和“蝇”则是两个相对的事物,前者轻盈飘逸,后者却显得有些笨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手法、情感等艺术效果;最后归纳出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本题要求“逐句释义”,即对诗歌中的每一句进行单独解读。 观陈世云奕戏笔 译文:观看陈世元下棋的一幅画。 注释:陈世元是唐代画家,擅长丹青,以善画山水著称,人称“画圣”。弈戏为下棋游戏,“陈世云”即陈世元的简称。 欲问橘中叟,于今一见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赏析作品的思想情感。 (1)“如此风光那得愁”,意思是如此美丽的景色哪里会让人感到忧愁呢?这两句是说自己面对如此美丽的风景,自然不会有愁苦之情。“风光”即风景。“那得愁”即“哪能愁”。“开灯便晤散灯繇”,“晤”通“晤”,见面。“灯繇”即灯神。“开灯便晤”,意思是开了灯就见到了灯神。诗人以灯神为喻,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胸怀。 (2)“绮窗月透犹招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