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凯
【注释】 1. 君不见:你不曾见过…… 。 2. 鸣琴无赏音:比喻好的事物没有得到赏识,没有人欣赏。 3. 伯牙绝弦:伯牙弹琴,钟子期听后大加赞赏。后来,伯牙得知钟子期已死,悲痛欲绝,摔断了琴。 4. 斫(zhuó)琴:砍制乐器。 5. 焦琴:烧坏的琴。 6. 大江:长江。 7. 南多好山:南边山很多。 8. 孤桐:指桐木制作的琴。 9. 斫(zhuó):削、刮。 10. 武林:杭州的别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题为《赠孝子戴仲英》。诗中通过描写戴仲英在艰难环境中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戴仲英的同情和敬意,以及对他孝顺品质的赞扬。 首两句“忆昨干戈起,白日风尘昏”回忆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环境,白日风尘昏暗。这里用“干戈起”表示战乱开始,“白日风尘”则形容战争带来的混乱景象。 第三句“子家浠水上,少小失双亲”描述了戴仲英的家庭背景。他出生于浠水边,从小就失去了双亲
注释:白盐山下水流湍急,白帝城边红叶飘落稀疏。唱着竹枝歌曲的人已经离去,山头月亮升起鹧鸪飞鸣。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和人情世态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诗中以“竹枝词”为题,巧妙地融入了当地方言的音调,增加了诗歌的地方特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清新之感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长平戈头歌 - 描述了在长平地区,一位当地人发现了一件古老的武器,这件武器的铭文可以解读出其历史背景。这把武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尽管年代久远,但它依然闪耀着光芒。 - 译文: 长平乡民凿地得古戈,上面有文字记载,历经岁月磨砺而消失。 - 注释: 长平,地名;乡民,指发现者;凿地,挖掘土地;古戈,古老的剑或枪。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尊重
君不见鸣琴无赏音,伯牙绝弦仍破琴。 又不见斲琴无良工,焦琴终为爨下桐。 大江之南多好山,孤桐往往生其间。 武林城中百万家,斲琴施氏良足夸。 嗟哉施氏之外无复人,桐树枯死终为薪。 今人好尚与古异,人间雅琴多弃置。 雅琴苦少秦筝多,嗟哉施君将奈何
忆昨干戈起,白日风尘昏。 子家浠水上,少小失双亲。 生死不相知,念念徒酸辛。 艰难适异乡,乃谓他人昆。 圣人握乾符,仗剑靖妖氛。 思亲不可见,忽见故乡人。 闻言隔九泉,涕泪沾衣襟。 兹行返故乡,累土成丘坟。 坟前植松柏,惨淡结愁云。 常存纯孝名,锡类垂子孙
长平野人凿地得古戈,上有款识字,岁久俱灭磨。 惜不能如丰城古剑射牛斗,吁嗟戈乎奈尔何。但见青铜凝寒暮烟紫,月黑山深夜飞雨。 恨血千年犹未消,荒郊夜夜啼冤鬼。当年赵括轻秦人,降卒秦坑化为土。 嗟哉赵亡秦亦亡,落日荒城自今古。摩挲尔戈一问之,令人为尔生愁思。 何不以尔为钟垞?何不以尔为鼎彝?吁嗟戈乎徒尔悲! 尔今还当太平世,人间销兵铸农器。愿寿吾皇千万年,终古不用戈与秬
明浙江临海人,字中立。 博学,工诗文。 元顺帝至正举人。 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应奉,洪武三年任礼部尚书。 酌定诸礼仪,定科举式。 四年,充首次会试主考官。 五年,请依唐宋会要记载时政。 后出为湖广参政,官至晋王府右相。 尝自号耐久道人,太祖闻而恶之,坐事杀之。 有《昭鉴录》。 生卒年:?-
明浙江临海人,字中立。 博学,工诗文。 元顺帝至正举人。 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应奉,洪武三年任礼部尚书。 酌定诸礼仪,定科举式。 四年,充首次会试主考官。 五年,请依唐宋会要记载时政。 后出为湖广参政,官至晋王府右相。 尝自号耐久道人,太祖闻而恶之,坐事杀之。 有《昭鉴录》。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