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注意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该诗属于叙事诗,主要通过描写诗人在南巡路上的经历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南巡再过济南”“下城”指的是经过济南
【解析】 “巡幸江宁”即指诗人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的行宫。 第一句,“南省封疆惟此区,江流环绕壮规模”,是说南省(指江宁)这块地方,是皇帝的封疆之地,而江水环绕着它,形成了壮丽的景象,这里用一“惟”字点出其地位的重要性。 第二联,“华旗芝盖重临幸,二水三山半画图”,意思是说皇帝的车驾和旌旗、仪仗等来到江宁时,那江水的波涛与两岸的山峦都像是在为皇帝的到来而绘制的图画。这一句中
晚到河间太皇太后使人送乳饼食物 彩斿(彩绣的船):彩绘的船只。驻:停驻。瀛州:指河北的河间府。铜龙骑使:指皇帝派来的使节。 译文:彩绘的船只晚上在河间的瀛州道停留,突然传来了皇帝派来的铜龙骑使。 心识慈怀同日照,口传温语逐阳回 译文:心中知道太后的慈爱和关怀就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我,口中传递着温暖的话语,仿佛阳光回到了我的身边。 松脂似截盘中玉,绮食初和鼎内梅 译文
【注释】 霏微:细密。灵雨:春雨,即雨水。按辔:指骑马。逍遥:自在。陟(zhì):登上。香水:香炉中之烟气。通流:流通。明若箭:明亮像箭矢。列石:排列的石头。青萝:青色的蔓生植物,常用来比喻山间云雾。万井:众多的井。全依:完全依靠。梵王筵:梵音佛事。 赏析: 《登灵岩》是唐代诗人储光羲所作的一首诗。此诗写灵岩寺的自然景色和建筑风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泰山之麓 耸立的山峰高耸入云,记起当年攀岩攀登的情景。 春天回春,瀑布流水潺潺,山间美景令人陶醉。 万层石级通向云端之上,千里烟村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 暂时停留下来仍然怀念过去,凭陵直欲小人寰。 朱旗翠葆在疏林之外,已见巍巍俯众山。 译文: 泰山的山坡上,山峰挺拔入云。我还记得,多年前曾攀登过它,感受过它的峻峭。春天来临,泉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发出潺潺的声响,让人心旷神怡。山路层层叠叠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船中远寄情思,抚景而怀的经历。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澹澹春山暮霭清,和风拂柳入帘轻。 “澹澹春山”形容春天的山峦色彩淡雅,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暮霭清”则描绘了山间傍晚时分的雾气清新,景色宁静而美丽。这里的“和风拂柳”,是指和煦的春风轻轻吹过柳树,使柳条随风摇曳。而“入帘轻”,则是说这些美景仿佛被风吹进了船窗之中,让人感觉既舒适又惬意。 留情远寄悬千里,抚景兴怀历几程。
译文: 在西湖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一片灿烂;峰峦三面送来了青翠。轻舟划过水面,留下影子,曲岸移时,道路却回到了原处。堤上的柳条在春色中摇曳,寺边的梅花正享受惠风的吹拂。此行不是为了探寻名胜,而是为了让阳和普照九垓大地。 注释: - 泛舟西湖:乘船游览西湖。 - 一片湖光潋滟开:湖面像镜一样平静,波光粼粼。 - 峰峦三面送青来:山峦从三个方向送来青山。 - 轻舟棹去波添影:轻快的小船划过水面
【诗句释义】 1. 东南上郡古临安:东南是方位词,指明了地点在杭州的东南部;“上郡”是古代对高级官员的称呼,这里指代杭州的地理位置。古临安指的是历史上的旧称,现在则是指杭州。 2. 亲采风谣一省观:亲采风谣意指亲自采集当地的民歌、民谣,一省观则表示对整个浙江省的观察。 3. 翠岫巃嵷犹舞凤:翠岫巃嵷形容山峦苍翠,像凤凰在飞翔一样美丽壮观。 4. 羽旗简约不鸣銮:羽旗简约意味着旗帜简朴
【注释】 歊(ún)蒸:热得使人喘不过气。 三庚:指农历七月中,此时天气最热,有“苦暑”的意味。 神昏:精神不振。 烦暑:炎热难耐。 清风扇:即电扇。 勤民阅奏章:勤勉为民办事,审阅奏章。 【赏析】 这是一首写酷暑的诗。诗人以极其简练、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刻画了酷暑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扰,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首联写久历炎夏而感其热,颔联写酷热难当而神倦体困
江宁驻跸 心勤民隐独咨诹,不为江山作胜游。 在古都南京的一隅,皇帝驻足,心怀天下。他站在白山之南,回望江山,思索着如何以君王之名,更好地为民谋福利。这里不仅是帝王之都,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春天到来时,田野里农人辛勤耕作的景象令人感动;而灾后重建,更是体现了皇恩浩荡,人民生活得以恢复。 白下回銮期已近,黔黎拥道欲何求。 皇帝的銮驾即将返回京城,一路上,百姓们夹道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