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省封疆惟此区,江流环绕壮规模。
华旗芝盖重临幸,二水三山半画图。
吏事莫先田野治,民情但愿闾阎孚。
不知比岁恩波洽,止听黄童白叟呼。

【解析】

“巡幸江宁”即指诗人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的行宫。

第一句,“南省封疆惟此区,江流环绕壮规模”,是说南省(指江宁)这块地方,是皇帝的封疆之地,而江水环绕着它,形成了壮丽的景象,这里用一“惟”字点出其地位的重要性。

第二联,“华旗芝盖重临幸,二水三山半画图”,意思是说皇帝的车驾和旌旗、仪仗等来到江宁时,那江水的波涛与两岸的山峦都像是在为皇帝的到来而绘制的图画。这一句中,“华旗”“芝盖”都是皇帝的仪仗,“重临幸”表明皇帝对江宁的重视,“二水三山半画图”则描绘了江宁的地理特征,突出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同时暗含了对皇帝的赞美。

第三联,“吏事莫先田野治,民情但愿闾阎孚”,意思是说治理国家,首先要关注农业和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看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第四联,“不知比岁恩波洽,止听黄童白叟呼”,意思是说不知道近几年来皇上的政策使得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百姓们只是听从那些老人小孩的声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任江宁丞期间所作。全诗四句,每句八字,押韵平仄严谨,音律悦耳,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联“南省封疆惟此区,江流环绕壮规模”,开篇便点题:“南省封疆惟此区”,说明江宁就是皇帝的封疆之地。诗人以“惟”字点出其地位的重要性,紧接着便写景,“江流环绕壮规模”。江宁地处长江下游的北岸,地势平坦开阔,东临秦淮河,南依钟山,西傍紫金山,北达石头城。诗人从高处俯瞰江宁全景,江水环抱着这座城池,显得雄浑壮观。

第二联“华旗芝盖重临幸,二水三山半画图”,进一步展开对江宁景色的描绘,诗人把江宁比作一幅画卷,华旗和仪仗象征着皇帝的到来,江水和山川则是画家手中的笔墨,共同绘出了江宁这幅美丽的画卷。

第三联“吏事莫先田野治,民情但愿闾阎孚”,转而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看法和期望。诗人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农业和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和对国家稳定繁荣的期望。

尾联“不知比岁恩波洽,止听黄童白叟呼”,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感慨。他不知道近几年以来皇上的政策是否真正地惠及百姓,只知道百姓们只是听从那些老人小孩的声音。这一感慨既反映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真实感受,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关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