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烨
在深冬时节,皇家南苑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诗人通过描绘马匹、骏马以及它们在风雪中的坚韧和不屈,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意解读: - 骥德鄙千里:诗人用“骥德”指代良马,暗喻贤才或忠诚的臣子。“鄙千里”意味着他们虽然远道而来,但心志坚定,不受千里之遥的阻隔。 - 飞黄汗血传:“飞黄”是传说中的神马,这里指骏马,“汗血”则是指宝马
【注释】此诗首二句写齐地故有道者,人人皆能,人一己千。后二句写自己默运笔法娴熟,挥毫时必须端肃恭敬。 【赏析】此为一首题咏书法的短章。作者以书法为题材,借古人之口自谦,实乃自赞。全诗用典不多,但字字珠玑,语重心长,寓意深远。前两句写齐地自古就人才辈出,人人皆能。“人”指人的能力或本领,“已”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后两句写自己默运笔法娴熟,挥毫时必须端肃恭敬。“敬承”是尊敬、敬重的意思
【注释】 山菊:泛指菊花。 蓝雀花:一种植物,又称蓝香草。 属车停:使车马停留。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雨过之后初秋时节的景色。首句“雨过初凉至”,点出了时间——初秋时节;次句“山花遍野馨”,描绘了初秋时节山花盛开的景象。第三句“虽无红紫艳”,意思是即使没有艳丽的花朵(红、紫),也能使人驻足欣赏(属车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中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作答。“麦丛还待雪”,意思是麦田的草丛上还盼望着雪;“苑静那看风”,意思是在宁静的南苑中看不到风吹过的痕迹;“平野无尘迹”,意思是原野上没有一点痕迹;“寒条远近同”,意思是远处的原野上的枝条,也和近处的一样。这四句是说:麦苗上尚存残雪,南苑里十分宁静。原野上没有一点痕迹,远近的原野上的柳枝
【注释】 出:离开。禁门:宫城北门。前队:指仪仗队的前列部分,因以“前队”为先导,故称。临:到达。 威德:威风和恩德。行:运行,通行。感恩:对恩德的感激。似:好像、似乎。草偃:草木低头俯伏。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在南苑打猎归来,回宫休息时作的一首七律。首联描写皇帝銮驾离开宫门,仪仗队已到苑中,颔联写皇帝威风凛凛,恩德如天;颈联写百姓对皇帝恩德的感戴
注释 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 赏析: 这首诗以“咏医”为主题,通过描绘医生的神圣使命和精湛医术,表达了对医者仁心、仁术的赞美。诗中既有对医者神圣使命的高度赞扬,又有对其精湛医术的肯定,更有对其仁心仁术的深深敬仰。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语言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充分理解诗中各句的大意,又要注意分析诗人在写景、抒情时运用的表现手法;还要注意诗句中重要词语的内涵或作用,以及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条作答,言之有理,言之成理即可。 “案读临清流”的意思是:我坐在临清河的书房里读书,案上铺着洁白的纸张,上面写着未完成的诗句
【注释】 离宫:指皇帝的离宫,在今北京西郊。乙夜:指冬至日的子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记月,故称“乙夜”。堪:能够。除:除旧布新。悬灯:《汉书·张释之传》:“文帝后车驾出游,行驰射猎场中,有骑马人误入禁中,百官皆惊走,文帝止车,问其故。还,谓群臣曰:‘此非吾所宜自出也。’乃令持金作币者皆停骑,于是上自持金钱赐之,左右皆笑之。”览:看。奏摺:指皇帝的诏书或文件。终始复如初:始终没有改变过。 【赏析】
【注释】 罢猎归鞍:打猎完毕,卸下猎具,准备回家。 乐施命大官:乐意施舍给地位高的大官。 分餐:分食。 畏(wèi)夜寒:恐怕夜里天冷。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南苑的景色和动物们的生活习性,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向往田园生活的感情。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十二月,在古代称为仲冬、孟冬等。“南苑”(皇家园林)、“十首”,是说写了十首。“其九”指的是第九首
【注释】 雄飞耻燕雀:雄鹰高飞而耻于燕雀之小。受緤志凌云:意欲展翅高翔,飞越云霄。 阔臆惊禽鸟:指胸怀宽广如大鹏,令群鸟都感到惊恐。鹰扬冠不群:形容鹰的威风凛凛,在众鸟中最为突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南苑观景时有感而作。诗前两句写鹰的雄心壮志和不凡气概;后两句写鹰的威武雄壮和傲视群雄的英雄气概。全诗以鹰为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首句“雄飞耻燕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