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解析】 此诗是一首闺怨诗,表达了征妇因久戍不归而产生怨恨之情。全诗以“怨”为线索,层层写来,情真意切。前四句写征妇思念丈夫;最后两句写征妇的怨恨。“玉塞莺声断”一句点明时间,“银河雁影重”点明季节,都与“怨”有关。首联写去年征人入卢龙、今岁又入卢龙,都是从征人的角度看的。“玉塞莺声断”中的“玉塞”,指边关;“断”字写出了边地春寒料峭,征人难以适应。颔联中,“裁衣犹忆体”和“临镜懒窥容”
长门秋已到,昭阳欢未终。 长门:汉代宫名,汉成帝时,班婕妤被选入为妃,因遭赵飞燕姊妹谗害,失宠被逐归家,居于长门宫。昭阳:汉代宫名,汉武帝的皇后王政君曾居之,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这里指汉成帝所居之宫。秋已到:秋天已至。昭阳:即上句之“长门”。 绿苔积永巷,黄叶闭深宫。 绿苔积:指宫中长廊、庭院等处长满了绿苔。永巷:宫中的长廊。黄叶:凋谢的树叶,借代秋季。闭:封闭、关闭。深宫:皇宫内院。
【注释】 洛阳道:洛阳的大道。迢迢:漫长、遥远。丽人:指美丽的女子。金张宅:指金吾将军张敞的宅第,位于长安城东面,与王孙家相邻。歌钟:歌唱奏乐。七香车:即香车,古代妇女乘坐的车辆,有七种香气,这里泛指华丽的车子。 赏析: 这首诗是《新乐府辞·代悲白头翁》,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这是一首写春游的诗。诗人借春光明媚之景,描绘了一群贵族子弟在洛阳道上春游游乐的情景。诗中描写了公子、王孙们骑马吹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蛾眉(yé méi)、帝畿(jī)、含颦(pín)、玉阙(què)、结恨(háng)、金微(wēi)。 【答案】
【注释】 何处边声切:何处传来的边声(即戍卒的号角)如此凄切。迢迢逐暮笳:(远处)号角声此起彼落,一直响到傍晚。 天山飞雪暗:天山之巅的积雪如白茫茫一片,与天空相接。万树落梅花:满山遍野都铺满了飘落的梅花瓣。度漠边云断:越过沙漠,边地的云气断绝了。度漠:穿越沙漠。 飘空汉月斜:在天空中飘荡着的月亮已经斜向一边。那能辽左客,此夜不思家:哪里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啊!辽左:古地区名,在今辽宁省西部一带
折杨柳 送客灞陵桥,娼楼雪未消。 当垆年少女,十五正娇娆。 柳叶如垂手,杨枝似舞腰。 相看不忍别,折赠最长条。 注释: - 灞陵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灞桥区,是古代长安通往东都洛阳的重要通道。 - 娼楼:古代妓院。 - 当垆(lú):指在酒馆里卖酒的女子,垆是指放置酒坛的矮台。 - 十五年:十五岁。 - 柳叶:杨柳的叶子。 - 垂手:下垂的手,比喻柳叶细长而柔软。 - 杨枝:杨柳的枝条。 -
【小垂手】 小手轻轻垂下,姿态优雅,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锦帐出红绡,佳人斗步摇】 锦帐中走出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身穿红色的丝质衣物,手中摇曳着步摇。她的身姿优雅,步伐轻盈,仿佛在舞蹈一般。 【缠头矜稚齿,入掌妒纤腰】 女子的发髻高耸,露出稚嫩的面庞。她的纤细腰肢入掌,引起了旁人的嫉妒。她的举止优雅,气质出众,让人为之倾倒。 【帝子回鸾辂,天孙度鹊桥】 皇帝乘坐的马车缓缓返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出塞”“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圈出诗句中的关键词和重要句子,进行具体分析。“陇首雪花飘,征人出渭桥”,陇首指的是陇山之巅,这里指代边关;雪花飘指边关飞雪。“征人出渭桥”,征人是指出征之人,即边关将士。“长城屯万骑,大碛下双雕”。长城指边关,屯万骑,指驻扎着众多士兵。“大碛”即大沙漠
【注释】 雨雪霏霏下:霏霏,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 遥知行路难:遥,远远地;知,知道;易,艰难。知道旅途艰难。 将军金甲重:金甲,指战衣。 战士铁衣寒:铁,铠甲。寒,冷。战士的盔甲因寒冷而感到寒冷。 落叶边淮尽:落叶,指飘落的树叶。淮,淮河。 飞花度陇残:过,越过。陇,山冈。飞花,指花瓣飘落。 城南有思妇:城,城市;南,南方。思念家乡的妻子。 拥被独更阑:拥被,抱着被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原诗,理解原诗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此题要求考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诗句的内容,注意不要以今释古。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将军罢度辽”“大汉静氛嚣”,理解其含义,并据此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入塞”是这首诗的题目,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进入边塞”。诗人借入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希望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