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麟
【诗句】 汉铙歌十八首 朱鹭 巫山高,高望不可极。日月蔽亏云雨出。入有美一人,曰维神女。 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泠然入余梦,贻我以翠羽。郁陶乎,余心将以畴语。 将舍余国都,以往从女。朝朝暮暮,为云为雨。 【译文】: 巫山高,高望不可极。太阳月亮遮住了云雨出现。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名叫维神女。 早晨她像行云,夜晚她变成行雨。轻轻地进入我的梦里,给我送来翠绿色的羽毛。我心中充满了感慨,不知该如何表达。
朱鹭飞下,汉道昌盛。双翼翩翩,翱翔云间。庭前驻足,羽翮轻展。 以建华之鼓导大辂,鱼水雅雅,显其行路之威仪。朝食沆瀣,夜宿风露之间,应期而出,为世所慕。五帝三皇,福泽深厚,佑我汉祚长存,国泰民安。 赏析: 此诗以朱鹭喻君子高洁,借物言志,寓意深远。首句“朱鹭飞下,汉道昌盛”开篇即点明主题,彰显汉代繁荣昌盛的景象。接着通过“一双羽翮云中合沓而飞翔”描绘朱鹭自由翱翔的画面,寓意君子在朝廷中得势飞扬
【解析】 此诗是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之一。“朱鹭”即丹顶鹤,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汉书·礼乐志》:“朱鹭鸣,以祈年也。”《文选》李善注引作“丹鴘鸣”,亦为吉祥鸟。这首诗描写了狩猎时所见的景物,表达了猎者对猎物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艾(大羽饰物)如张,张四维。击高钲,悬大旗。戈鋋甲胄光陆离。千灵从,七校移。虞人杂沓冠以皮。臂苍走黄当路岐。南山有虎豹北山,鹿麋狐兔若丘山,缩足不敢驰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含义。 诗句解释与关键词注释 1. 升面缚,出成都: 描述了某人被俘虏后,被迫戴上刑具,从成都出发的情景。这里的“升”可能是指某个人的名字或者身份,"面缚"指的是被绑起面部,表示投降或屈服的状态。 2. 母子哑哑啼路途: 描绘了母亲和孩子在路上哭泣的情景,暗示着旅途的艰辛和家庭的分离之痛。 3. 父旻玉珍一目枯: 表达了父亲因为某种原因而失明的情况
这首诗是明朝的一首铙歌十八曲,名为《黄河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纳噶楚,居金山。 - “纳噶楚”指的是某个部落或族群的名字,而“居金山”则暗示这个部落位于金山附近。 2. 二十馀万众,虎视一何眈眈。 - “二十馀万众”描述了该部落或族群有二十多万人,而“虎视一何眈眈”形容他们的目光如同猛虎一样锐利而充满威胁。 3. 帝命上公冯,统兵出全燕。 - 这里的“帝命”指的是皇帝的命令
诗句及译文 七闽保岩阻,连亘皆山梁。 注释: 七闽指的是福建地区。保岩阻,意味着在岩石上设置障碍以阻挡敌军。 友定据其巢,负固如金汤。 注释: 友定是元朝末年的将领,据守在巢穴中,形容他们像坚固的堡垒一样。 我皇命将谕,谕以开茅疆。 注释: 我皇指的是皇帝,命令将领去告知对方,要开放边界。 自谓故元臣,负义不肯降。 注释: 自称曾是元朝的臣子,但拒绝投降,表示不忠。
【注释】 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拟作《大明铙歌》的曲谱。明,明朝。铙,古代的一种乐器。 黄河清:黄河水变清了。比喻太平盛世。 六诏天西南:指唐朝时云南的六个少数民族政权。 惟滇:只有云南。 号最钜:声威最大。 残元:残余的元朝政权。 遗孽:遗留下来的叛逆分子。 虎踞:像老虎一样盘踞。形容地势险要,难以逾越。 悯(mǐn):怜悯、同情。 使命:出使任务。 彼昏不奉诏:他昏庸地不服从朝廷的命令。 虔刘
黄河清 黄河清,天下泰。帝立中国,帝王所。欃枪遍郊原,天地黯无色。天重开,地重辟。扶桑荧荧日月出,照八荒,烂九域。芟夷祸难四海一。神龙夹助正统集。帝悯边尘扰中国,诏下大将军,达副将军遇春提兵九十六万,戈鋋甲胄如浮云。命词臣濂草檄谕彼中华民。长驱入河洛,壶浆箪食来成群。 译文: 黄河水清澈,天下太平。皇帝建立中国,是帝王的行为。黄河的水波荡漾,天地黯然失色。天空重新开启,大地再次开辟
首先输出诗句: 黄河清,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译文是: 黄河水清,模仿大明的铙歌,有十八首歌。 注释: - “黄河清”:黄河的水变得清澈,这里用来比喻大明的铙歌。 - “拟”:模仿、仿效的意思。 - “大明铙歌曲十八首”:大明的铙歌共有十六篇,这里特指十八首。 赏析: 这首诗是对大明铙歌的赞美,通过对黄河水的描写,引出大明铙歌的主题。诗中通过“受天命,定四方”、“干戈偃
```plain 缥缈湘裾曳地,翩褼洛袜凌波。 院院红绡国色,莫将磨勒来过。 ``` 赏析: - 这首诗以“飘缈”和“翩褼”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湘裾(古代妇女的衣裙)与洛袜(古代妇女的足鞋)随风飘动、轻盈前行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服饰的华丽,更通过动态的描绘,传达了人物行走时轻盈飘逸的气质。 - “院院红绡国色”,这里用“院院”二字强调了服饰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而“红绡”则是对衣物质地的细腻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