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
诗句释义与赏析 深入解析《文儒咏·建安七子》 1. 济济罗诸彦,明时信康哉 - 描述文人聚集景象,表达对时代繁荣的赞美 - "明时"象征盛世,"康哉"表示安定和谐 - 突出文人在盛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 2. 南皮乐高会,西园良夜开 - "南皮"指地点,"乐高会"形容集会气氛热烈 - "西园良夜"暗示夜晚的美好时光 - 强调文人聚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3. 绸缪结君心,自竭理无乖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伊人实北秀,在璞媲楚玉。 不作侯山碑,谁知马坊辱? 德素敷文表,深情蕴终曲。 虚惭食弊襦,终饿晋阳狱。 逐句释义如下: 1. 伊人实北秀,在璞媲楚玉。 - 伊人:指温子升,一个才华出众的人。 - 实北秀:实际上很出色。 - 在璞:就像璞玉一样未经打磨,有潜力。 - 媲楚玉:与楚国的宝玉相比,形容温子升的才华和品质。 2. 不作侯山碑,谁知马坊辱?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通过对鸟巢中的小鸟的观察,引发出对人生、友情、道义的思考。 首句“念彼巢林鸟,嘤嘤复何为?”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林间筑巢的场景,通过鸟的叫声表达了对鸟儿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暗示了人世间的纷扰和无奈。 第二句“托迹人群里,离群良可悲。”则进一步展开对人世间复杂关系的描写,指出在人群中生活并非易事,人们往往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带来困扰和痛苦。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士禛,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这首诗描绘了灵峰寺补梅庵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题灵峰寺补梅庵 少欲决世网,叔季郁忧心。 嘉遁讵不念,岁月坐浮沉。 译文:减少欲望就能摆脱世俗的困扰,但叔季之人却常常感到忧郁和忧虑。 淹留力事蓄,尘秽愧书琴。 译文:长时间地停留,心中积聚着力量,但因为尘世的纷扰而感到惭愧,觉得自己的书和琴都是尘俗之物。
注释: 杂感:即杂诗,一种自由灵活的诗体。 朝日射棂槛,暮雨洒床帷:早晨的阳光照射在窗棂上,晚上的雨水洒落在床帏里。 圜道绝偏私,无喜复何悲:圆形的道路没有偏私,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又有什么悲哀呢? 揽镜对形影,还问子为谁:拿起镜子对着自己的影子说:“你是谁?” 当身本无物,焉知有是非:既然我本身并没有东西,哪里还会知道什么是对是错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物、一切现象的淡然态度
注释:刘昼,字文儒,是一位有才学的文人。他赋诗时,才情出众,令人感到惊讶。郦李等人并不掩盖他的贤德,而魏邢等人却多有讽刺。刘昼致力于推广皇帝的治国之道,消除令官的邪恶行为,志向远大,但可惜的是,时机不成熟,只能叹息。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文人刘昼的作品。诗人对他的才华和品德表示赞赏,但也对他的政治生涯和命运表示担忧和惋惜。诗人通过对刘昼的描述,表达了对文人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
【解析】 本首诗写诗人于酒后抒发感慨。全诗四联,每联自成一景,又由景生情,情感起伏变化,有起有伏,跌宕起伏。“今日不乐复何喜”是第一联:今天心情不快又有什么原因呢?“风雨沉沉动江水”是第二联:阴雨连绵,江水翻涌。“越台云物望中断”是第三联:越台的景物在雨中变得模糊不清了。“吴苑莺花尘底死”是第四联:吴苑里的春光也黯然失色了。 【答案】 译文:今天的我心情不快又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呢?因为天气阴沉
【注释】 求仙复何许?云在三神山。海风引舟去,望见三青鸾。 饵术不获年,持斋使人鳏。寄谢尘世人,长醉保朱颜。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求仙的失望和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 “求仙复何许?云在三神山。”这两句是说,我追求长生不老的仙境在哪里呢?就在那蓬莱山上。诗人以问句起,又以问句收,表现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 “海风引舟去,望见三青鸾。”这两句是说,海上的风把我带到了蓬莱山
杂感 出门去的路上,尘土飞扬,车轮扬起的黄尘与车马混杂在一起。 在大道旁偶遇了熟人,他们谁肯为我让道呢? 仰头向天空召唤白云,驾着我飞到旷野。 只有麋鹿在低鸣,和谐的声音却很少! 注释: 1. 憧憧出门去:形容尘土漫天飞扬。憧憧,尘土飞扬的样子。 2. 黄埃杂车马:指道路两旁扬起的尘土和车上的尘埃。黄埃,黄色的尘土。 3. 谁肯为我下:谁肯给我让路呢。 4. 御我之旷野:驾着我飞到广阔的原野上
这首诗的译文是:凌空飞翔,没有翅膀,逍遥自在。霜雪交错,四季轮转,高堂之上,冥暗生光。 坐在这尘世,忧虑着人间的艰险和竞争,渴望自由,远离纷争。山水之理深奥玄妙,与炎凉无关。 在穹谷中诛茅而居,怀揣着对周行之志,心怀敬仰之情。如今名声已逝,寂寞难耐,何去何从。 但心中的志向却能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