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
秋夜漫长如同年华永驻,四壁间寒蛩的叫声不绝如缕。 明月洒下清辉映照树叶,白露滋润青桐更显生机。 寒窗下紫玉琴声悠然响起,时光变迁宫调也随之升腾。 三弦弹罢却未能得心应手,百种忧愁攻陷内心防线。 注释: - 秋夜永如年(秋天的夜晚) - 四壁号寒蛩(四周的墙边传来蟋蟀的叫声) - 明月照树叶(月光洒在树叶上) - 白露啼青桐(白露滋润着青桐树) - 寒窗紫玉琴(寒冷的窗户旁放着一把紫玉色的琴)
【注释】 望云:仰望天空中的云。 杳霭(yǎoǎi):模糊暗淡。起无迹:出现时无声无息,没有留下痕迹。 天节日已尺:天高云淡的日子,已经过了一天。指日已高,天气晴朗。 悠扬几片飞:云在高空中飘荡,随风舒展,像几片羽毛在天空中飞翔。出岫度绝壁:从山间飘过,穿过陡峭的山壁。 苍狗形:灰色的云彩。 舒为鲲鹏翼:展开翅膀就像神鸟鲲和鹏那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朝抹峨嵋青:清晨时分,抹去峨眉山下的云雾
诗句:咸通昏主如桀纣,青龙英君翻不如。 译文:在咸通时期,昏庸的君主如同夏桀和商纣一般暴虐无道,而像张良、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英明君主却得不到重用,他们的才能和功绩反而被那些无能之辈占据着。 注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以及对贤能之士被埋没的惋惜。其中,“咸通”是指唐代唐宣宗年号,“昏主”则指昏庸无道的君主,“青龙英君”指的是有才能的英明君主
注释:在柳树山谷西边,展示讨曹的功绩,摩波井底看见芳髦。 藩垣屏翰没有方圆尺,为什么需要凌霄百丈高。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诗。全诗以咏史为题,但诗人并不是直接描写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而是借古喻今,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看法。诗人通过赞美英雄们的功绩和品质,来激励自己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首句“柳谷川西示讨曹”,诗人以柳谷川为背景,展示讨曹的英雄事迹。柳谷川地处中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诗篇《咏史》: 西汉长安周镐京,终南天秀八流清。 赵张无异曹参醉,总不能平二国争。 注释与赏析: 1. “西汉长安周镐京”: - “长安”指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西安。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重镇,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 “周镐京”可能指的是周代镐京的遗址,或泛指长安城的宏伟壮丽,暗示着历史的深厚和文化的积淀。 2. “终南天秀八流清”: - “终南”是秦岭的一个支脉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咏史 -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的作品。 - 赏析: 诗中通过咏史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豪杰命运的深刻反思与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引发对英雄命运的关注与深思,展现了一种历史观与英雄观的深度结合。 2. 无限英雄睨许都 - 注释: “睨”在这里指“俯瞰”,“许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都城——许昌。 - 赏析:
诗句释义: 1. 大和空国逐浮虚 - 大和:指的是唐高宗年号,即公元827年至840年之间的时期。 - 空国:形容国内没有真正的人才或贤能之士。 - 逐浮虚:追逐表面的事物或名声,不注重实际内容或实质价值。 2. 曾为苍生一扫除 - 曾:在过去,表示时间上的一个过去时状态。 - 苍生:泛指百姓、人民大众。 - 一扫除:彻底清除,彻底消除。 3. 历数未容奸宄得 - 历数:指历史的记载或者历史进程
【注释】 咏史:咏叹历史。高堂光禄指唐玄宗,字子仪,是唐朝的名臣。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汉末沛郡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文学家。 争奈:无可奈何。规:规谏。浅薄:见识肤浅。 【赏析】 此诗首句“高堂光禄心刘向”,以唐玄宗比作汉代的刘向,暗寓讽意。次句“未托孤前亦已知”,言唐玄宗对李林甫、牛仙客等奸臣早已有所察觉,但因他们深得信任而无法罢黜。三、四两句“争奈九龙规太大,不堪浅薄武皇基”
历史长河中的智者 刘备和孙权,这两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我想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两位英雄的怀念。 “刘备孙权岂可忘,南来举趾遽扬扬。”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的重逢,以及他们共同为天下大业努力的情景。他们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毅力,也让我对他们充满敬仰。 “刘琮脱用王威计,送死何须到武昌。”这句诗让我想到了刘备在东吴时的遭遇
【注释】 迁都避宇:指东晋时,司马氏南渡后,在南方建立都城。避宇,避开中原的战乱。子翼:指桓温。私行更可悲:指桓温私自回师伐蜀,违背朝廷旨意。次且:犹言“而已”,只、仅。天狱:指监狱。蚤如:早于。仲达:指司马懿,魏晋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卤城:指司马懿曾屯兵的阳平关,位于今陕西太白县境。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武帝时期,当时司马氏掌握朝政实权,桓温因不满朝廷对东晋政权的不重视,便借口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