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避宇岂男儿,子翼私行更可悲。
四顾次且天狱里,蚤如仲达卤城时。

【注释】

迁都避宇:指东晋时,司马氏南渡后,在南方建立都城。避宇,避开中原的战乱。子翼:指桓温。私行更可悲:指桓温私自回师伐蜀,违背朝廷旨意。次且:犹言“而已”,只、仅。天狱:指监狱。蚤如:早于。仲达:指司马懿,魏晋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卤城:指司马懿曾屯兵的阳平关,位于今陕西太白县境。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武帝时期,当时司马氏掌握朝政实权,桓温因不满朝廷对东晋政权的不重视,便借口有病,请告休退,并要求解除都督江州、豫州、司州的职务,还要求调离京城。司马道子不准,桓温便率军回师讨伐司马道子,结果大败而归。这首诗是写桓温被罢官之后,回到建康(今南京),看到京城内戒备森严,不禁感叹自己昔日的辉煌和今日的凄凉。

首句说桓温本是个男人中的英雄好汉,却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建康,去到北方避祸。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桓温的同情,也反映了当时司马氏集团掌权的局面。次句说桓温虽已回到建康,但朝廷却不允许他继续担任要职,甚至还要他交出都督三州的权力。这是诗人借桓温之口,表达了对于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不满。第三句说桓温在京城里四处观望,发现朝廷戒备森严,不禁感慨万分。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桓温处境的同情,也有对朝廷现状的批判。最后两句则说,桓温如果早些听从朝廷的安排,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就像当年司马懿一样,身陷囹圄。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桓温的惋惜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变迁的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