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长安周镐京,终南天秀八流清。
赵张无异曹参醉,总不能平二国争。

诗篇《咏史》:

西汉长安周镐京,终南天秀八流清。

赵张无异曹参醉,总不能平二国争。

注释与赏析:

  1. “西汉长安周镐京”
  • “长安”指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西安。长安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的重镇,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安定。
  • “周镐京”可能指的是周代镐京的遗址,或泛指长安城的宏伟壮丽,暗示着历史的深厚和文化的积淀。
  1. “终南天秀八流清”
  • “终南”是秦岭的一个支脉,以其秀丽著称。在这里,终南被比喻为具有天然美的城市环境。
  • “天秀八流”则可能指的是长安城内的八大河流及其清澈的水质,反映了城市的水系发达和生态环境良好。
  • “清”字不仅形容水,也象征着政治清明、社会风气正派,体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1. “赵张无异曹参醉”
  • “赵张”指赵国和燕国的名将,“曹参”则是汉初的良吏。这里的“无异”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治国理念,即理想的官员应具备智慧和才能。
  • “曹参醉”可能暗指这些贤臣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超然与洒脱,不受私欲所累,能以公心治理国家。
  • 通过这种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古代贤相治国理政的赞颂,以及对未来政治领导者的期望。
  1. “总不能平二国争”
  • 这里的“二国争”可能是指当时存在的两大敌对势力之间的争斗。
  • “难平”表明这种争斗复杂且难以迅速解决。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 结尾的反问句强调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和国泰民安的迫切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政治斗争中失败与挫折的深刻感慨。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政治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深邃的政治见解。它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现代的一种警示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