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
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注释】

《咏史》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安史之乱已平定两年,但朝廷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杜甫对此深感忧虑。

扬 —— 扬起,指旌旗飘扬

北向顾南州 —— 向北张望南方的州郡

牧马东行向北愁 —— 骑马向东去,心中充满对北方的忧虑

乱世 —— 社会动荡、混乱的时代

奸雄 —— 指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还自叹 —— 自己感叹

景升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说:刘备在荆州时,曾以刘表为“皇叔”,后因避讳而改称“景升”。这里借指刘表

直与本初谋 —— 直接同曹操商议对策

本初 —— 指曹操。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到夔州之后,当时安史之乱已基本结束,但朝廷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藩镇割据、宦官当政等,使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境地.杜甫忧国忧民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首句写诗人仰望北方的景色,内心充满了感慨。他看到旌旗在北风中飞扬,就想到自己身在南方,不禁回首遥望。“牧马东行向北愁”,这一句写出了他对北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大动乱,使得人们不得不远离故乡,背井离乡。

中间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乱世奸雄还自叹”一句,表达了他对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的不满和批评。他认为这些人应该感到羞愧和惭愧,因为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不符。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看法。他用刘表和曹操的故事来比喻当时的局势。刘表曾经与刘备有过友好的关系,后来却被曹操所取代。而曹操则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能够统一全国、巩固政权。因此,诗人认为应该尊重历史、学习历史,从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