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翔
彩线织成的珠楼,半轮明月高挂夜空。我们同看河鼓星君与织女会合在天上。 儿童们争抢着喜蛛的丝网,庭院里何等惭愧只穿着犊鼻裤。 书香传人齿颊留香,机梭的空影落在匏尊中。 鹊桥填塞了通往银浦的道路,乞巧何时能够叫到帝阍
【注释】: 白马篇:诗题,泛指咏马的诗文。 飞龙:骏马。 金鞍耀朝日:指马的装饰十分豪华。 腰下瑶房开:指马鞍下悬挂的宝珠(瑶珠)光彩照人。 龙泉山可劈:指马的皮毛像刀切一般锋利。 上堂辞二亲,誓不顾家室:指将士出征前要向父母辞别,表示不回故土的决心。 西出长安门:指的是唐代安禄山叛乱后,唐玄宗仓皇出逃的情景。 驰突如风疾:形容马匹奔腾迅速。 遥望白龙堆,欲𢷬玄狐窟:意在表达对北方边地的向往之情
注释: 夜深了,月亮映照在窗纱上,宛若孤山的处士家。 城楼上那些短角随着地势起伏,别吹到落梅花的地方。 译文: 深夜,月光映照着窗纱,就像孤山隐士的家。 城楼角随着地势起伏而生,不要吹到落梅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梅与月、城楼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首句以“夜深”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以“和月印窗纱”形象地描绘出月光洒在窗纱上的美景
【诗句释义】 湘江边的虞帝南征没有回来,湘君日暮时分悲啼青衣。 秋风萧瑟湘水冰冷,秋云化作清霜飞舞。 清霜覆盖着草叶欲枯萎,覆盖着竹子变成紫黄相间的印记。 苍梧山上的云色凝结不流动,夫君远在天上游去。 曼声洗涤月亮正愁绝,何处雌凰的声音不会停止。 龙蟠踞起舞潭水波荡漾,幽静吟唱声声生漩涡。 痴情如云作雨老天哭泣,竹中无奈只有双愁娥。 【译文】 湘江边的虞帝南征没有回来
【注释】: 宫词:宫女的词,宫廷中流行的歌曲。 社燕花梢翠尾分,玉楼斜度语朝曛:燕子在春天飞来,把尾巴染成了绿色。诗人以“社燕”比喻宫女们,她们在春日里来到宫中,如同燕子一样自由地飞翔。“翠尾分”形容燕子尾巴的绿意,而“玉楼”则指宫殿。诗人描绘了宫女们轻盈地走过宫殿,她们的美丽如同春天的燕子一般。“朝曛”指的是早晨的雾气,暗示了宫女们刚刚起床的样子。 卷帘忽趁东风入,误落芹泥湿凤裙
注释: 中年才出上皇宫,偏得君王宠幸隆。 东内有时朝太后,情知不是旧家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宫词,主要描写了宫中女子的身份和生活状态。诗中“中年才出上皇宫”指的是女子已经过了青春时期,进入了成熟期。“偏得君王宠幸隆”则表示她得到了皇帝的特别宠爱。接下来两句描述了她的生活状态,“东内有时朝太后”指的是她有时会被召去朝见太后,而“情知不是旧家风”则表达了她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题李十五诗卷》,描绘了贺兰山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对友人出征的祝福。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君本关西人,乃作关西行。 你原本是关西的人,现在却要去做关西的事情。 往年使榆林,今年使朔方。 去年你去榆林,今年你去了朔方。 西度黄河四千里,眼中见此诚莽苍。 你从西边渡过黄河,走了四千里,眼前看到的景象真是辽阔而荒凉。 贺兰山高五千仞,翠壁苍峰削孤峻。 贺兰山高耸入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述了一位官员前往京师朝见皇帝的情景。全诗共八句,依次描述了送行、出发、到达、宴请等场景。 第一句:“雨馀春涨桑干水,归忆函关二千里。” 译文:春天的雨水滋润了桑干河水,回想起离家千里之外的故乡。 赏析: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即将开始一段长途旅行。 第二句:“高堂阿母日倚门,孤云凝睇愁梦魂。” 译文:高堂上的母亲每日倚门远望
南洲老人好吹笛,铁管横江仅三尺。 南洲老人喜欢吹笛子,他的笛子横在江面上只有三尺长。 清风洒洒拂紫髯,水底眠龙时唧唧。 清风吹拂着他的紫色髯毛,水底潜藏的龙偶尔发出鸣叫声。 江涛走石骊珠寒,列仙隐约呼云端。 江涛汹涌如走石头,骊珠(美玉)被激荡得寒冷,神仙们隐约地在云端呼风唤雨。 白榆历历不可拾,遗我一粒黄金丹。 榆树茂密,难以拾取,他给了我一粒金丹。 刀圭入口骨毛爽,两腋生翰脱尘网。
诗句解释: 1. 茅屋江头栖燕子,暝树微茫似烟雨。 - 描述了一个场景,老人在江边的小屋里,周围是夜晚的景致,燕子停在茅草屋顶上,昏暗中的树木模糊不清,宛如被烟雾笼罩的景象。 2. 江蛟弄月波水寒,夜半何人歌白纻。 - 这里提到了“江蛟”和“月波”,可能指的是江面上的浪花或水中反射的月光。夜深人静时,有谁在唱歌?歌词为《白纻舞》的旋律。 3. 老翁起听醒不醒,短芦乍有惊鸧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