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诗句释义】 史馆建立嘉谟,可惜创议尚未实行,三品以下的小官,至今没有他们的传记。讲堂上刊定的本子,杂校雠方进行一半,九经中的大义,从此付与何人? 【译文】 史馆里建立了嘉谟,可惜创议尚未实行,那些在三品以下的小官,至今还没有他们的传记;讲堂上刊定的本子,杂校雠方进行一半,九经中的大义,从此付与何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何绍基的。诗的前两句写史馆的创立和创议的实施。“史馆建嘉谟”
这首诗是明代于谦的祠堂联,表达了他坚贞不屈、忠诚报国的精神。下面是逐句释义及其注释: 1. 明月梅花:这里的“明月”和“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梅花在冬天盛开,象征着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精神;而月亮则是明亮的象征,代表着正直和清白。这两句诗赞美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 2. 拜祁连高冢:祁连山是我国西部著名的山脉,这里用来比喻崇高的地位或伟大的事业。高冢指的是高大的坟墓
诗句释义: 1. 无以为宝,唯善以为宝:这里的意思是认为“善”比任何东西都更宝贵。 2. 则财恒足矣:意思是只有行善才能使财富长久。 3. 义然后取:意思是只有在道义的引导下才能进行索取。 4. 人不厌其取:意思是人们不会厌倦这种道义上的获取。 5. 又从而招之:意思是人们会因此而吸引他们过来。 译文: 财神庙对联:“无以为宝,唯善以为宝。则财恒足矣;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又从而招之。”
杭州安徽会馆联: 游宦到钱塘,饮水思源,喜两浙东西,与歙浦江流相接; 注释: 1. 游宦:外出做官。 2. 钱塘:指浙江杭州市。 3. 两浙:指浙江省的南部和北部。 4. 歙浦江:指安徽省歙县附近的水系。 5. 钟灵:形容地方有灵气、人才辈出。 6. 双峰:指皖公山(即黄山),位于安徽宣城市境内。 7. 比:比较。 8. 皖公山色:指皖公山的景色。 译文: 我在外做官来到杭州,饮水思源
注释: 九曲桥亭联:这是一首描绘故乡景色的七言绝句,通过描写湖光石桥和秋思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以“九曲桥亭”为题,巧妙地运用了“九曲”这一词语来形容湖光石桥,既形象地描绘了石桥的曲折蜿蜒,又增添了诗歌的美感。此外,诗句中的“添得”、“宜邀”、“问谁家”、“吹残玉笛到三更”等词语,都富有诗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在这首诗中
【解析】 本诗的大意是:把积累比喻为山,得到了一寸就得到一寸;得到了一尺就得到一尺;修功没有侥幸获得的道理,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积”、“譬”都是动词作宾语,“得寸”“得尺”均表程度,“无幸获”和“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都是成语,用其字面意思来表达深层含义。 【答案】 译文:把积累比喻成山,得到一寸就是一寸,得到一尺就是一尺。修德没有侥幸获得的福泽,种豆就会收获豆,种瓜就会收获瓜。注释:积:积累
【注释】:退之:指唐代文学家韩愈;工:擅长;文辞:文章。司马相国:指西汉名将卫青,字长卿,封为大司马,故后人称他为司马相国。 【赏析】:本诗是曾国藩写给好友左宗棠的一封信中的一副对联,用“退之”、“司马”来赞誉左宗棠和韩愈一样,擅长文章,有学问;同时赞扬了左宗棠威名远扬,受到别人的尊敬
贺吴云70寿联 诗句解析: 1. “合千古之寿” - 表示将古代所有长寿的祝福汇聚于此。 2. “寿公” - 对长者的一种尊称,这里特指吴云。 3. “永保用” - 表示永远保持其使用或实用价值。 4. “永保享” - 表示永远保持其享受或乐趣的价值。 5. “左鼎右彝” - 指左边是酒器,右边是礼器,形容生活富足。 6. “坐两罍轩” - 坐在两樽美酒旁的轩廊中,享受悠闲时光。 7.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重点字词含义以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把握。 “高氏别业”是诗人的家,“联”是写景诗中的名词,这里指诗篇。“选胜到里湖”“距花港不数武”两句写诗人游览别业,欣赏美景。“苏堤”为苏轼所建,位于白堤之东,长堤卧波,横贯西湖,堤上种梅树数千株,望之蔚如云海。“苏堤第一桥”为苏堤的起点,“第二桥”为苏堤中段的一座桥梁。“过桥”即经过第二座桥。“花港”在杭州西湖西南岸,南宋时有梅林
适园联: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解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一是诗句的字面意思,二是其深层的文化与哲理意义。 首句“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描绘了一种身处险境却仍保持内心平和的境界,其中“万重山”象征着重重困难和挑战,而“三亩地”则代表了个人或小群体的稳定环境。这种对比展示了诗人在面对逆境时的从容态度,强调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