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语句加以概括。 题干是“题孙莲叔红叶读书楼联”,要求赏析。首先要明确这是一首对联。根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然后写出译文,最后给出赏析。注意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进行。“仙到应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这两句的意思是
这首诗是贺李鸿章母八十寿的楹联,以下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 1. 起居八座,亦多寿,亦多男,先百花生日,祝慈荫长春,凤舞鸾歌,遍浙水东西、洞庭南北: - “起居八座”:指在朝廷中有高位的官员。 - “亦是多寿”:意味着不仅是长寿,还可能是高寿。 - “亦多男”:指的是家中有众多男孩。 - “先百花生日”:指的是生日如同百花齐放,美好而盛大。 - “祝慈荫长春”:祝愿母亲长寿如春天一般永恒不衰。
【注释】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心,为观赏湖面景色的名胜。联:对偶的语句。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出自《后汉书·张衡传》:“(张)衡游于太室,观天柱,乃作《西京赋》。及献之朝庭,拜郎中。”意思是说,湖水和山色美极了,从城东门出来不半里就到了。宜:适宜。晴:晴朗。雨:下雨。何如:比……如何。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杭州西湖美景之作。“好水好山,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注释:月下老人是主管婚姻的神。这位老人家最富有同情心,他不仅负责管理婚嫁两桩事,还要知道有因果一层。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月老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月老是最富有同情心的神,他不仅负责管理婚嫁两桩事,还要知道有因果一层。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月老描绘成一个充满智慧和情感的角色。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姻缘的期望和追求
【解析】 题干所给为七律诗,要求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最后总结诗句大意,并赏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诗是一首寿联。上联说的是自己与寿星的交往,下联说寿星的德行,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长于我一月有余”:我与你相识已有一年多时间了。”月余”意为“超过一个月”,即“一年”。 “忆卅六载前同列贤书,蕊榜并题年廿四”
【译文】 名臣和文士们为我筑楼,不需等到五百年,这座楼就建成了; 傍着南山、北山沿着堤岸选胜,得到六一泉的旁边,其胜景如何。 【注释】 俞楼:指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俞园”。园内有俞氏祠堂,祠中有俞氏先世遗像和碑记。 名臣:名士。 名士为:名臣名士,即有名望的人。 不待:不必。 五百年:形容时间久远。 斯楼成矣:这座楼已经建成了。 南、北:指南、北。 沿堤:沿着河岸。 沿堤选胜:沿着堤岸选胜景。
室联: 叹老夫毕世居稽,藏书数万卷,读书数千卷,著书数百卷。 喜小孙连番徼幸,院试第一人,省试第二人,廷试第三人。 译文: 感叹我一生居住在稽山,拥有数万卷书籍、几千卷书籍和几百卷书籍。 喜悦地看着小孙子连续多次幸运地获得考试第一名,院试第一名、省试第二名,以及廷试第三名。 注释: 1. 叹老夫毕世居稽:感叹自己一生都在稽山居住。 2. 藏书数万卷:拥有数万卷书籍。 3. 读书数千卷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借“小筑”之景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1)“莳红小筑联”一句,交代了“小筑”的具体位置,即:在种植红花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小亭子。“莳”,栽培,种植;“红”,指红花。“联”,建筑的一种形式,多用于亭、阁。“莳红小筑联”,点明了小筑的位置和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对小筑的喜爱之情。“小筑”,即小巧的建筑
德清乌山土地庙 耕而食,凿而饮,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 春有祈,秋有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 注释: - 德清乌山土地庙:位于德清县的乌山土地上的一座土地庙,这里可能指的是德清地区的一个具有古老传统和习俗的土地庙。 - 耕而食,凿而饮:指农民耕作后用自己种的粮食来吃饭,凿井取水来饮用。这是古代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保护。 - 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
【解析】 题中“庙貌遍尘寰”句意是庙宇遍布天下,这里指汝州关庙。“此间地接许昌”,地接许昌即与许昌接壤,此处指洛阳、开封一带。“请看魏国山河,徒留荒草”意为请看魏的江山如何,如今只有荒草。“轺车遵汝水”句意是使者乘着马车沿着汝河前行。“使者家居苕霅”意为使者在家乡居住的地方是苕溪和泾县。“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灵旗”意为希望和故乡的父老乡亲一起拜谒神主牌。 【答案】 译文:庙宇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