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诗句释义及赏析八面现金容,看一出人间,便消劫运 - 八面现金容:描述观音菩萨的容貌和表情。 - 看一出人间,便消劫运:观音菩萨通过其慈悲与智慧帮助人们解除厄运。 十方瞻宝相,愿大家心上,各发慈悲 - 十方:指佛教中的各方世界,表示观音菩萨无远弗届、遍及所有角落。 - 宝相:指菩萨庄严神圣的形象。 - 愿大家心上,各发慈悲: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心中产生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之情,并以此为契机,互相帮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手法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此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结合注释和对诗句的理解作答。首先注意题干中的格式要求。“威名满华夏,真义士、真忠臣,若论千载神交,合与雎阳同俎豆;戎服读春秋,亦英雄、亦儒雅
西湖湖心亭联 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 【解析】 《西湖湖心亭联》是清代文人俞樾创作的一副对联,它不仅赞美了湖心亭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人们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上联“四面轩窗宜小坐”描绘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暗示着在这样一个地方可以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悠闲。下联“一湖风月此平分”则将湖面的美景比作被分成两份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赏以及心灵上的满足和平静。整体来看
“燕息敢忘天下事;和平先养一家春。”是一句出自清代的诗句,由梁章钜创作。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也体现了其对家庭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让我们来分析这句诗的意境和含义。“燕息”指的是燕子栖息,比喻为休息或安定的生活状态。“敢忘天下事”则表明诗人在享受个人安逸时,心中始终惦记着天下大事,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平先养一家春”则反映了诗人认为家国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了解诗歌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理解诗句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 “罗壮节、王贞介两公祠联”,这是对两位名进士起家的名臣的评价。“浙东西崇德报功,人与白苏共千古”一句,是对他们为官清廉、忠君爱民、为官清廉、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精神品质的赞美。“是大丈夫出身,临大节
【注释】 1. 联:指悼念词。 2. 文衡:科举考试中负责阅卷评定文章优劣的官员,后泛指文学评论家。 3. 棘闱:指科举考试院,即乡试考场。 4. 洪家歌版:指洪亮吉家传下来的歌诗。 5. 蒿里:指荒郊野地。 6. 哀音:指悼念的声音。 【赏析】 此词是悼念友人费念慈的挽词。作者以“词曹”自比,说明自己与费念慈同属文人,都曾主持浙水文坛;又以“棘闱”比喻考场,说明他们都是科举考试中的主考
【解析】 “十万卷”即“万卷”,“收有用图书”,指收藏了万卷的珍贵书籍,这些书都是有用的,能为人们提供知识。“天府册”是古代帝王藏书的地方,这里借代皇帝的藏书。“补完”,补充完善,使完备。“四部”指的是经史子集四部,这里泛指各种书籍,“天府册”补完,则表明皇帝的书架上已经没有缺书了,非常完备。“善积”即行善积德,“无边”指无际,无限。“功德”指做的一切好事。“地行仙”,指修道成仙的人。 【答案】
【注释】 以:因。名父子:指北宋名臣范仲淹及其子范纯仁、范祖禹等“五父”。生:出身。宰相:指范仲淹曾为宋仁宗的辅相;后贬谪邓州,仍为朝中重臣。有德业事功:指范氏父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贡献。文章气节:意指其文采飞扬、刚正不阿。当中兴年:指北宋时期。祝无量寿:祝愿他福寿无量。是英雄儒雅:指其既有雄才大略(英),又有儒雅之风。富贵神仙:意指其享尽荣华富贵,成为神仙般人物。 【赏析】
注释: 1. 小坐:指在江苏臬署(官署)中稍作停留。集衣冠:聚集穿戴整齐的人。三益友:三种有益的东西,即“礼、乐、射”三事。2. 芸窗:书窗。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雅士聚会的诗。诗人在江苏臬署中与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共同品茶谈心,交流思想,互相激励,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体现了友情深厚、志趣相投的特点。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富有哲理,给人以启发和鼓舞
【注释】 丘壑:山林、山谷,比喻隐居的地方。甲:居第一位,这里指园林最著名。 【赏析】 这首七绝以写景为主,抒发了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优美,风格清新,是一首表现诗人闲适生活情趣的佳作。诗中通过描绘山石与泉水,园林之盛,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