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而食,凿而饮,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
春有祈,秋有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

德清乌山土地庙

耕而食,凿而饮,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

春有祈,秋有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

注释:

  • 德清乌山土地庙:位于德清县的乌山土地上的一座土地庙,这里可能指的是德清地区的一个具有古老传统和习俗的土地庙。
  • 耕而食,凿而饮:指农民耕作后用自己种的粮食来吃饭,凿井取水来饮用。这是古代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保护。
  • 相传中古遗风,尚留村社:据说这里的风俗习惯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至今仍然保留着村庄的习俗和传统。这里的“中古”可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如唐朝、宋朝等,而“遗风”则是指古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习惯。
  • 春有祈,秋有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每到春天,人们会祈求丰收和吉祥;到了秋天,会有收获的喜悦和感恩之情。因此,作者希望与故乡的父老们一同前往土地庙,共同祭拜神灵,表达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祈愿。同时,“同拜神旗”也暗示了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于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德清乌山土地庙的场景和人们的活动,展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民间信仰文化。诗中的“耕而食,凿而饮”形象地勾勒出农民辛勤劳作的生活画面,而“春有祈,秋有报”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恩泽的感恩之情和对丰收的向往。最后一句“愿与故乡父老,同拜神旗”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厚,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