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朵九朵既有别,难云一样如云茶。
将毋琼花实仙种,自元以后见者无。
陈源弄巧已堪叹,如以鹤颈来续凫。
自命程婴唐道士,恐其所存非赵孤。
作伪更有金丙瑞,竟以赝鼎充昆吾。
琼花之论自此定,谁言莫辨雌雄乌。
花下徘徊忽自笑,按图索骥亦未肖。
天下之物恶能齐,齐物庄周见未到。
自六十茎至百茎,不妨同受灵蓍号。
自十五萼至八萼,不妨并入建兰考。
栀子之花固六出,而八出者亦自妙。
桂树之花同四出,而五出者亦不少。
即如雪花本六出,剪水仙人同斗巧。
至于春雪则五出,玉戏天公又改造。
虽云八朵九朵殊,难定上中下中表。
虚烦讨论杨铁崖,徒费咨嗟于少保。
宋郑兴裔辨琼花,一异三异苦探讨。
独于八九置不言,于意云何人莫晓。
老夫欲为花解嘲,前人成见毋相胶。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杭州的琼花。琼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其花朵数量为八朵或九朵,因此得名。然而,它的花形与一般的茶叶并无太大区别,难以与真正的茶相区分。这首诗通过对琼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珍贵花卉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诗的前两句“八朵九朵既有别,难云一样如云茶。”是对琼花的初步描述,指出了它的花朵数量为八朵或九朵,与普通的茶叶有所区别。然而,这种区别并不明显,难以与真正的茶相区分。这里的“云”字,既形容了琼花的颜色,又暗示了它的形态与茶叶相似。
诗的第三句“将毋琼花实仙种,自元以后见者无。”则是对琼花的进一步描绘,指出了它的稀有性和珍贵性。从元朝开始,人们就很少见到这样的琼花,可见其珍稀程度。这里的“将毋”一词,既是对“不要”的强调,也是对琼花珍贵性的肯定。
诗的第四句“陈源弄巧已堪叹,如以鹤颈来续凫。”则是对琼花制作工艺的讽刺。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动物的羽毛来装饰物品,以增加其华丽感。而琼花则是一种珍贵的花卉,其制作工艺应该更加精致和巧妙。然而,有人却故意弄巧成拙,用鹤的脖子来续接鸭子,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感叹。
诗的第五句“自命程婴唐道士,恐其所存非赵孤。”则是对那些自命不凡、冒充他人的人的一种讽刺。程婴是古代的一位名医,他用自己的医术救活了赵孤(赵国的国君)的生命。然而,有人却误以为他是神仙,甚至冒充他的名号来招摇撞骗。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
诗的第六句“作伪更有金丙瑞,竟以赝鼎充昆吾。”则是对伪造和欺骗行为的进一步揭露。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不惜伪造金银宝物、假冒名人名士等行为。他们用这些赝品来冒充自己的真实身份,从而谋取利益。这种行为无疑是极其不道德的。
诗的第七句“琼花之论自此定,谁言莫辨雌雄乌。”则是对琼花独特品质的肯定和赞美。经过这首诗的描绘后,人们对琼花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改变,它不再被视为普通的茶叶而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存在。这让人们意识到了珍视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诗的第八句“花下徘徊忽自笑,按图索骥亦未肖。”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态度的揭示。在面对琼花时,诗人并没有像别人那样过分追求名利而忘记了欣赏它的美丽。而是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这是一种非常豁达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琼花的独特品质的描绘和对伪造和欺骗行为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于珍视自然、尊重他人的理解和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歌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