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手法、情感、意境等角度分析。首先,要通读全诗,从整体入手;其次,要逐句分析其内容,理解诗意;再次,要注意诗歌中重点词的意象,把握景物的特点;最后,要结合诗题、注解及作者背景来理解诗句。 “漠漠阴风朔气新”,朔风,即北风,寒冽刺骨。“朔”指北方,这里指边塞。“朔气”指北方的寒风。“朔气新”,朔风刚起,天气寒冷
吊朝云墓 一坏千古掩芳丛,漫说当年铁板工。 这句诗描述了朝云墓被岁月覆盖的景象。"一坏千古"意味着朝云墓长久以来一直遭受风化,"掩芳丛"则描绘了其周围花草的凋零。而"漫说当年铁板工"可能指的是过去那些曾试图修复或守护这片土地的人们,他们如同古代的铁匠,默默无闻地工作。 记得苏公新乐府,多情已逐晓云空。 这里提到了"苏公新乐府",可能是对宋代诗人苏轼的致敬
注释: 玉骨宁辞瘴雾侵,南来未报主恩深。 分明风水开妆镜,照妾孤坟夜夜心。 玉骨:比喻坚贞的骨头。宁辞:岂能推辞。瘴雾:南方湿热的雾气。 南来:指诗人自己从北向南而来。 未报主恩深:还没有报答过君王的恩情。 分明:清楚地。风水:指江水流动的方向,这里代指水流。 开妆镜:打开妆台的镜子。 照妾孤坟:照看自己的孤寂坟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述其南来途中经过朝云墓时的感怀之作
【注释】 江南弄:唐教坊曲名,属商调,本舞为七成,即72拍,用笛吹奏。 堤上:指大堤。 襄阳:今属湖北。白铜鞮:地名,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二十里。 可怜:可惜。 杨柳:柳树。 接翅:相随。 栖:栖息。 赏析:《江南弄》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江南”为主题,写江南春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之情。首句写堤上女歌,次句写襄阳争唱,三句写江南景色之美,四句写黄鹂无处可栖。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根据各个选项的表述逐一进行分析。 “千仞不是高”,意思是说亭子虽高千仞,但是没有阻碍,这一句诗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亭子之高,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亭子的高远境界的理解与追求,是虚而实之; “世界了无碍”的意思是说亭子里可以放眼看世界,这一句中“了无碍”也是虚写。这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
【注释】 ①芙蓉宝剑:剑柄上装饰有芙蓉。②腾装:指剑饰的华丽。③鹊血雕弓:用红雀的血染在雕弓弦上,使之发红如朱砂。控骕骦(shè chǔ xiā):控制着大雁、野兔等动物。④旄头:古时以旄牛尾作旗,称为“旄头”,这里借指狼烟。光渐短:烽火信号逐渐消失。⑤山前校猎:在山上进行打猎比赛。⑥黄羊:一种野兽,毛色浅棕,腹部白色。⑦赏析:这首七言绝句,写边地将军夜猎的情景。首句写武器的华贵与锋利
【注释】孟津:古地名,今河南中牟县东。征夫:指出征的人。怜:爱。 【赏析】诗写征人思乡之苦。前两句写河上车马往来如梭、行人泪沾衣巾的繁忙景象,衬托出征人思家之情;后两句写河边骨骸,表现对阵亡将士的深切哀悼,并寄寓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全诗构思巧妙、语言凝练、意境苍凉悲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首联:早传玄菟未消兵,青燧遥飞入帝京。 东事有感四首 早传玄菟未消兵,青燧遥飞入帝京。 注释:①玄菟:古郡名。②青燧:星名。③帝京:京都。④遥
【解析】 “江行”是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怀谭永明丈”点明怀人,“谭永明”即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晚清维新志士、思想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潦倒风尘不可闻。”写自己的境遇。“五花文”,指文采斐然的文章。 【答案】 示例:我自怜我那有才华、有胆识的朋友谭君。他一生坎坷,不得志;如今只能在风雨中流浪,没有谁认识他的才华,没有谁能了解他的抱负。 译文:
注释:塞外的月色在秋夜中圆如白璧,一行行白雁飞过。五位侯王的府邸和池馆都沐浴在醉人的月光下。清丽的歌声萦绕耳边,缠着人不放,让人沉醉。可谁知道,那些歌女们在为征人们绣制铁甲衣。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边塞将士艰苦生活的同情和对他们英勇戍边的赞美之情。诗中的“五侯池馆”和“征人铁作衣”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