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墨娟
这首诗的原文是: 《吊韦生秋痕》 名士风流信不讹,当年意气已消磨。 漫怜翠袖清才少,更惜红颜薄命多。 花月姻缘情不尽,英雄儿女恨如何? 吊君幽愤千秋在,目击心伤慷慨歌。 注释: - 名士风流信不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名流雅士们的风采和风度都是真实可信的,不会欺骗人。 - 当年意气已消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们当年的那份豪情壮志和气概现在已经消磨殆尽了。 - 漫怜翠袖清才少:这句诗的意思是说
登高纵览1 蹑龙岗2,到此开怀万虑忘。 胜地清游嫌日短,芳辰雅会寄情长。 千林红叶堪描画,三径黄花可泛觞3。 愧我才疏如袜线4,强承佳韵报诗囊5。 注释: 1. 登高纵览:登上高处,放眼远望。 2. 蹑龙岗:踏着龙岗,形容登山。 3. 千林红叶堪描画:形容满山的红叶如同一幅画一般美丽。 4. 三径黄花可泛觞:形容小路旁的黄菊如同酒杯一般诱人。 5. 愧我才疏如袜线:自谦才能不足
重阳有感二首其一是一首咏叹重阳节的诗,诗人在这一天感慨时光荏苒,佳节无聊,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和亲人的团聚。这首诗以韶光荏苒、佳节无聊为开篇,通过戏马雄风、落霞绮赋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韶光荏苒太匆忙,佳节无聊觉昼长。 韶光:美好的时光,也指春天。 荏苒: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太匆忙:形容时光流逝迅速。 佳节:特指重阳节。 无聊:没有事情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读懂原诗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最后还要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表现诗中情感的。“搜尽青囊百虑空”的意思是说:在病中苦苦搜寻各种方药,可是却无济于事,一切忧虑都化为乌有。“卷幔怕看秋露白”的意思是说:收起帐子,害怕看到秋露晶莹洁白的景象。“展眸愁对夜灯红”的意思是说:展开眼帘,看到灯光映照出的红色,更添愁绪
注释 1 秋讯又重阳:「秋讯」指秋天的信息,“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即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2. 无限羁愁客念乡: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在外漂泊而感到的思乡之情。 3. 白衣送酒人何在:这里的“白衣”可能指的是一位身着白色服饰的人,可能是朋友、亲人或某种特定角色;“送酒”则表明此人曾送过酒。 4. 乌帽随风兴太狂:“乌帽”可能指的是一种黑色的帽子,这里用来比喻某人的言行举止过于张扬。 5.
注释: 1. 凄其:形容秋天的景色令人感到凄凉。 2. 朗吟:高声朗读或吟诵。 3. 题糕盛事:指的是制作和食用糕点的传统习俗。 4. 赐橘荣恩:指皇帝赐予橘子以示恩典。 5. 那堪:怎能忍受,不能接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的所感所想。首联“满帘秋色总凄其1,堤柳飘摇黯淡姿。”描述了秋天满园的凄清和堤上的柳树随风摇曳,显得暗淡无光的景象
【译文】 长久以来听说这里最清幽,何幸能登上此地来游览。 四面湖山来到眼底下,一天风月在心头。 茫茫尘世如同梦,渺渺江流总似浮。 更有消愁驱俗处,数声清磬入帘钩。 【注释】 1.福地:指天台山。 2.消愁:消除愁烦、烦恼。 3.磬:一种打击乐器,古代用石或金属制成,声音清脆悠扬。 4.帘钩:窗帘上挂着的钩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天台山后感赋之作。首联写诗人久闻天台山名远播,却一直未能亲临其境
细雨斜风薄暮天,帘垂四面景萧然。 案头旧卷长为伴,身外浮名素不牵。 饱读书时方免俗,无求人处即为仙。 年来更觉疏慵甚,万事让他一着先。 译文: 细雨斜风笼罩着薄暮的天空,帘子下垂四面,景色显得格外清冷。 案头摆放着旧卷,陪伴着我度过漫长时光,身外虚名并不让我牵绊。 读书的时候能远离尘世的喧嚣,无需求人的地方就能感到自在如仙。 近年来更加觉得生活过于疏懒,一切事情都可以暂时搁置不做。 赏析:
【注释】 1. 鲤鱼风起怯轻罗:比喻疾病使人虚弱,像被风吹动的轻纱,感到害怕。 2. 三径菊花开灿烂:指庭院内种满了菊花,开花时非常鲜艳夺目。 3. 底事俗缘难遣去:究竟为什么世俗的烦恼难以摆脱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因病而作,表达了他深深的忧虑和无奈之情。首句“鲤鱼风起怯轻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病弱的身体比作被风吹动的轻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生病而感到恐惧的心理。
注释 1. 亭亭独立:形容白菊直立的样子。亭亭,形容姿态挺拔。 2. 幽艳宜人:幽艳的菊花颜色鲜艳,令人喜欢。 3. 傲骨不妨霜力压:菊花的坚韧的品格不会被严寒的霜雪所压制。 4. 孤标偏向冷时开:菊花在寒冷的季节开放,独自高傲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5. 百卉争先怜尔后:各种花草都在春天争相开放,唯独菊花在最后才绽放。 6. 让他梅萼占春魁:让梅花的萼片在春天独占鳌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