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诏
这首诗描绘了凤埕镇的美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题凤埕八景其二:南带玉砂景 - “题凤埕八景”:这是对凤埕镇八个美丽景点的总称。 - “其二”:是第二部分,通常用于标识诗或文章的次序。 玉砂景 - “玉砂”:这里指代凤埕的沙滩或沙地。 - “景”:景色,景象。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玉种移来到海□,天然佳案在村前。 - 玉种:指的是像玉般美丽的沙粒。 -
【注释】 题凤埕八景东环金石景:凤埕,地名;东环,指东边的山岭,金石景为其中一景。乔木阴森:树木茂盛。聚国族:聚集着国家的宗族。风韵依稀:风采依稀可辨。不记年:记不清年岁。憩暑:休息避暑。影明:光线明亮。翠盖:绿色的伞盖。印沙叶冗:印着沙地上的叶子。步青钱:踏着青色的钱(一种古代铜币)。栖柯鸟:栖息在树洞里的鸟儿。窥蝉噪:听到蝉鸣声。敲石残棋:敲击石头下象棋。听鹤眠:听仙鹤打盹儿。出地云根
【注释】 1. 题凤埕八景:在福建泉州有“八景”,分别是:凤石(凤山石)、海天一色、龙津古渡,东湖春晓、西街夜月、南台秋霁、北岭晴岚、中亭晚照。2. 振经消息岳河新:“振”指振鹭,即振鹭洲;“经”指经浪屿;“消息”指闽江;“岳”指南安的鼓浪屿;“河新”指晋江。3. 坤辟:指大地。4. 邹鲁中原地:邹鲁,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名,鲁是周代的国名,邹是春秋时的诸侯国,这里借指中原地区。5. 五岭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描绘了八景之一的"题凤埕八景东环金石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观水东南到海滨,波澜万颂渺无边。 - 观赏东南方向的海水,海面波涛汹涌,仿佛无穷无尽。 - "观水"指的是观赏大海,"东南到海滨"描述的是海洋的广阔和壮观。"波澜万颂"表达了海浪的澎湃气势,"渺无边"则形容海浪的浩瀚无际。 2. 祝融一怒山翻雪,飓母初呈浪拍天。 - 祝融神火被激怒时
这首诗是明朝人张萱所作,描绘了东环金石景的独特美景。下面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题凤埕八景: 这是一首关于凤埕八景的诗,凤埕是一个地方或地点的名称,而“八景”则是指八个风景名胜。 2. 屏帐重重气势鸿: 屏风和帐幕层层叠叠,气势宏大如同鸿鸟展翅飞翔。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凤埕八景中某个景点的壮丽景象。 3. 昆仑未上眼眶中: 昆仑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碰到眼睛
这首诗描绘了凤埕东环金石景的美景。下面是逐句释义: 1. 耽耽双兽出林形:描述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两只野兽从树林中缓缓走出。这里的“耽耽”形容野兽行走的样子轻盈而优雅,仿佛在轻声细语地交谈。 2. 浮渡湾门内地凭:这一句描绘了野兽站在岸边休息的场景。这里的“浮渡”可能是指它们在水中休息或饮水的情景,而“湾门”则暗示了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在河流的入口处。 3. 风撼潮头须吻白,月升海底爪牙明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自然景色的诗,通过对凤埕八景中的东环金石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卓卓凌云势迫空 - 这句描述了山峰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仿佛直通天空。 2. 孤高不与众峰同 - 山峰高耸,显得与众不同,不与其他山峰为伍。 3. 尖挥风雨魅星外 - 山峰如同尖锐的笔触,挥动着风雨,将星光都遮住了。 4. 顶入东南斗柄中 - 山峰如同北斗七星中的斗柄一样
顾瞻日出冈之东,赤光电烁涵金红。 谁致赭糖同粪土,天教瓜子作崆峒。 秋阳烁以真陶冶,涨海陶成卧紫龙。 百炼归来未昏黑,还须坡老辟双峰。 注释: - 顾瞻日出冈之东:望着东方初升的太阳。 - 赤光电烁涵金红:红色的阳光闪烁着,像金子一样耀眼。 - 谁致赭糖同粪土:是谁把赭石和糖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粪土? - 天教瓜子作崆峒:天上的云彩仿佛是一颗颗瓜子,形成了奇特的形状。 - 秋阳烁以真陶冶
玉种移来到海□,天然佳案在村前。 高秋入眼飞琼屑,盛夏汤蹄扬璧烟。 午夜月明满彀见,三春雨浣玷瑕鲜。 门庭白面多和璞,得遇相知价倍偿
顾瞻日出冈之东,赤光电烁涵金红。 谁致赭糖同粪土,天教瓜子作崆峒。 秋阳烁以真陶冶,涨海陶成卧紫龙。 百炼归来未昏黑,还须坡老辟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