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注释: 小师求赞 其一:平常心的僧人,摩竭合。 砥柱不摇:砥柱指的是三门山上的巨石,是黄河中流的天然屏障。 风雷不迅:风和雷都不那么快地传播。 拈了也,示祖敬:意思是说,这个僧人在拈香的时候,表示他对祖师的尊敬。 无法商量:没有商量的余地。 一印印定:用一个印章就可以确定下来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平常心、恭敬、虔诚的僧人的形象。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对祖师的尊敬和对佛法的坚定信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型题目,考生不仅要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对所给句子进行赏析,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即直接将诗句写出即可;“再输出译文”,即根据注释翻译出来;“然后附上赏析”,即在最后两句中赏析。 初祖赞 五叶芬敷自一花,无人图蔓剪根牙。 不教着脚金陵地,犹恨萧梁未到家。 首句“五叶芬敷自一花”意思是:这五叶芳草
注释: 1. 了残经赞:指读尽了一本旧书。 2. 从朝数黑豆,数到黄昏后:早晨开始数起,直到晚上。 3. 只见月如眉:只看到月亮的形态像眉毛。 4. 不觉灵犀透:不知不觉间,心灵相通。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读书人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天之内从早到晚不断翻阅书籍的情景,表达了对学问的渴望和执着追求。 首句“了残经”表明已经读完了一本旧书,这既显示了作者的勤奋
注释:自己赞美自己,年轻时没有出众的才华,长大后也没有留下显著的事迹,老年时仍然活着。 贼贼。 我还没有达到临济大师的境界,但自从我出家后,就再也没有对手了。 赏析:诗人以自赞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年轻、年长和老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应该被忽视。同时,他也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临济大师那样的高手,但只要坚持修炼,就一定能够超越对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释义】洗足已,便趺坐。突然道希有世尊,你当时见个什么。 【注释】洗足:佛教用语,指净心、清净。趺(fū)坐:佛僧盘腿打坐的姿势。“须菩提”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名号。 【赏析】这首《须菩提赞》,是唐代诗人王勃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描写佛陀释迦牟尼的一幕,来赞颂其高深莫测的禅定功夫。首二句写释迦牟尼的修行过程。第三、四句写释迦牟尼对“希有”二字的领悟。 第一句“洗足已”
注释: 针线细,难以将破布缝补,闲时可以拿来取暖。 不需要嫌弃它破碎,只要拿起来就可以修补完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冷的冬日里,用针线修补破碎衣物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一句“针短线难穿,闲拈当负暄。”描绘了作者用针线修补衣服的过程。针线细,难以将破布缝补,这体现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闲时可以拿来取暖,这展现了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注解】 布袋赞其一 赤脚才穿市,回头便笑人。 手中果何物,弄物不知名。 闭眼瞌睡,开眼业识。 便恁么去,著甚死急。 译文: 我赤脚走在闹市中,回头看看周围的人,大家都在嘲笑我。 我手里拿着的东西是干什么的?我也不知道。 我想睡觉,闭上眼睛;醒来时却已经懂得了很多东西。 那么我就继续前进吧,没有必要着急。 赏析: 此诗是一首以自我调侃和幽默的方式表现作者性格的作品
【注释】 正续:即“正续”的简称。佛教语,指佛的法身,是诸佛所共有的,无始以来,本自清净,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此诗以布袋为譬,赞颂布袋和尚之非凡处世态度。无名:指布袋和尚自称其名,而不愿留名于世间。散圣:佛教语,指一切圣贤皆为如来藏性所发,故云“无位”。秦汉不收:汉代的刘秀,东汉的光武,都曾收罗天下豪杰,并建功立业。但此二君却未能识破此布袋和尚。惭愧:表示羞愧、内疚。 【赏析】
布袋赞其六 天上无,地下无。 只这无无,已自涂胡。 区区更回首,转见费分疏。 注释: 布袋赞的诗句中“天上无”和“地下无”,意味着没有比天空和大地更广阔的存在了。这里的“无”可以理解为无限大,即无边无际的意思。接着,“只这无无,已自涂胡”,进一步强调了无的境界,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理解,达到了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区区更回首,转见费分疏”,这里的“区区”指的是琐碎、微不足道的东西
【注释】 草衣文殊赞:这是一首颂扬文殊菩萨的诗。文殊是佛教中的智慧之神,所以这首诗赞美的是文殊菩萨的智慧。 衣纫草:意思是说文殊菩萨的衣服是用草制成的。 未下五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文殊菩萨就住在五台山上。 百怪俱兆:意思是说在文殊菩萨的教化下,所有的妖怪都消失了。 手中经:意思是说文殊菩萨手中的经书,就是他智慧的象征。 义不了:意思是说文殊菩萨的智慧,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