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居简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著的《题慈观长老求赞》。 我们逐句分析并翻译这首诗: 1. 监本倔强,弗善劳谦。 - 监本 (监州):指监州的人。 - 倔强:固执己见、不易变通。 - 弗善(fú shàn):不喜欢,不赞同。 - 劳谦:勤勉谦逊。 2. 不识拙庵,他最不堪。 - 拙庵:简朴简陋的房子或居所。 - 他:指其他事物或人。 - 不堪:不能忍受,无法接受。 3. 他亦人耳,我亦人耳。 - 人耳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诗人苏轼的画像诗,通过赞美诗人的形象、才华和品德,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帝哀先生,为天下忌。 皇帝哀悼先生,因为先生被世人所忌惮。 2. 速反其辕,卒不憖遗。 迅速改变方向,最终没有被遗忘。 3. 遂骑箕尾,而分天章。 于是骑着箕星尾巴,将天之篇章分开。 4. 云汉昭回,衣被八荒。 云汉明亮,照耀八方大地。 5. 载驱六丁,收拾文字。
强斋高使君,亲手金书写经赞。 纸蓝蘸水墨,碎金作字如画中。 去除纸上字与纸,经书究竟有何似? 称此诸经即纸与金,续父遗志写佛经。 延续父志写佛经,表达佛语心之深意。 只有佛语心,如同父亲遗志。 一笔画中有无尽义,文字可尽,意义无穷。 欲了解其源头,冥思去来相。 强斋大士年逾八十,目力明亮,书写蝇头小字。 一蝇头小字,分可为二,微尘之毛太华美,巨细皆宜。 佛神之力,初时不为难,故能顺利完成。
【诗句】 穿耳耳未尝穴,缺齿齿未尝折。 北度一苇可航,西归只履自挈。 或谓之空劫已前中流砥柱, 或谓之拈花已后金口木舌。 或曰正宗别调,又曰直指曲说, 皆非吾之所谓道也。 若夫求大乘器,走十万里, 俟人作兴,器岂大乘。 夙负先觉,礼闻来学。 学而知之,既远且邈。 负是四者,吾恐五竺之铁不足铸此错也。 【译文】 穿过耳朵的耳洞未曾穿孔,缺少牙齿的牙齿未曾折断。 向北渡过一根芦苇可以航行
【注释】 (1)一点虚明:形容人的品质清白高洁。点:比喻人品高尚的君子。虚明:清亮透明。 (2)八窗玲珑:指房屋门窗雕饰精巧。八:泛指八方;窗:窗户。玲珑:精致,灵巧。 (3)万波不浑: 万波:众多的波浪。不浑:没有混浊。 (4)百川自东:百川:众多河流。百川自东,比喻众多人才从东方而来。 (5)洒然乎外:洒然:超脱的样子。洒然:比喻人的品格清高。乎外:指人的品德高洁不沾尘埃。 (6)渊乎其中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赏析和语言鉴赏。“客吟灯残,猿啼月落”的意思是:客人吟诵到深夜,灯光已经黯淡了,猿猴的啼叫,月亮也落下了。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夜深人静时独自吟诗的情景。“衲帔蒙头,千岩万壑”的意思是:僧衣被风吹拂,遮住了头顶,只见千岩万壑。这句描写了诗人披衲衣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景色。“指破凡夫,为等觉妙觉”的意思是:用手指指点那些凡人,使他们顿悟,达到等觉和妙觉的境界。“齐大小乘
【注释】 小师:指道士。求赞:请别人为自己作诗。道:道家的学问、教义。 禅:禅宗,佛教宗派之一,以直指人心见性为宗旨。 更:另外,又。文墨:指文人墨客。掘地觅天:挖土寻找天上的星星,比喻寻章摘句。别调宫商:别出心裁地调整音律,即变调。妙不传,指精妙之处不易为人理解或掌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一位道士在求得诗文之后,又去寻求书法艺术,从而进一步显示其对文学与书法艺术的深厚造诣
这是一首赞美达磨大师的诗,其中包含了一些佛教的典故。下面逐句翻译这首诗: 1. 金鸡毒,一粒粟,未踏杀人,已先跌足。 - 金鸡:佛教中的金鸡子(一种药物),象征着毒药。 - 一粒粟:指一粒米,象征着微小的力量。 - 未踏杀人:即使还没有真正伤害到人,就已经让观者感到震惊。 - 已先跌足:意味着观者已经为这种力量所震撼,感到恐惧。 2. 一十八滩兮障回死水,八十四人兮淹浸弗死。 - 一十八滩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智者大师赞 - 这句话是对一位智者或大师的赞美。在佛教或道教中,“师”常指代高僧或导师。 2. 宝几在前,如意在手 - “宝几”指的是珍贵的桌子,而“如意”是一种寓意吉祥的物品,常常用来象征顺利和好运。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追求智慧与成功的愿望。 3. 禹背汤肩,河目海口 - 这里用“禹”(大禹)和“汤”(商汤)来代表古代两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们各自背负着沉重的责任
【注释】 自赞:自夸。末后全提:指佛学中的末法时期,全提是说末法时期众生都成佛了。现前三昧(miè):三昧是佛教语,意为禅定,三昧即禅定的境界,前、中、后分别代表初禅、二禅、三禅的修行阶段。沧海:大海。通:理解。 【赏析】 此诗是自谢其才之词,言己无德而称颂佛法,以表谦下之心。首联自谦,言自己虽能数米量柴料水打碓(dui),但还不会识字和参禅。颔联自谦,言自己不是佛学中的末法时期,也不是三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