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几在前,如意在手。
禹背汤肩,河目海口。
南岳山中得圣师,投针钵水了无疑。
法华同听真精进,直到灵山未散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智者大师赞 - 这句话是对一位智者或大师的赞美。在佛教或道教中,“师”常指代高僧或导师。
- 宝几在前,如意在手 - “宝几”指的是珍贵的桌子,而“如意”是一种寓意吉祥的物品,常常用来象征顺利和好运。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追求智慧与成功的愿望。
- 禹背汤肩,河目海口 - 这里用“禹”(大禹)和“汤”(商汤)来代表古代两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们各自背负着沉重的责任,但仍然能够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和非凡的能力。同时,“河目海口”也暗示了这位圣师有着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学识。
- 南岳山中得圣师,投针钵水了无疑 - 这句诗描述了在南方的一座高山(南岳)中遇见了圣明的师傅,并得到了关于禅宗的深刻教诲。这里的“投针钵水”是一个比喻,意味着在禅师的指导下,一切疑问都迎刃而解,无需多言。
- 法华同听真精进,直到灵山未散时 - 这两句话总结了整个诗的精神,即通过真正的修行和努力,可以到达佛教中的“灵山”,那里被认为是修行的最高境界。这里的“精进”是指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未散时”则强调了这种修炼的持久性和无限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智者大师的赞美,以及对禅宗教义的简练描述,展示了一种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以及对修行和智慧的尊重。诗中的意象——如宝几、如意、禹、汤、河目海口等,都充满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法则和人类行为的深刻理解。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哲理,让人在品味的同时也能深思。最后,通过对“灵山”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终极真理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