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金扉凌倒景,玉女俨层台。 地静人同鹤,峰奇锦作苔。 乱云行处起,清吹坐中来。 仙驾杳不至,谁将宝箓开。 赏析: 《同王少参游清虚观四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杨巍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仙境图景。 1. 诗句释义与分析: - 金扉凌倒景:金碧辉煌的门扉在斜阳或月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如同直冲云霄般壮观。 - 玉女俨层台:玉色女子端庄地站在层层叠叠的平台上,宛如仙女般的存在。 - 地静人同鹤
绝顶曾独上,乘风凌紫烟。 采芝秋峪里,谒帝夕阳边。 瑶阙频回首,尘寰动隔年。 弃官何日去,空诵白云篇。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绝顶曾独上”:描述了诗人曾经独自登上高山之巅,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2. “乘风凌紫烟”:描绘了诗人乘着清风,穿越紫色烟雾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感受。 3. “采芝秋峪里”:指的是在秋天的山谷中采摘灵芝,象征着追求高洁、远离尘世的美好愿望。 4.
【注释】 起巡抚陕西:起,开始。巡抚,官名。陕西,指陕西省,当时处于战乱之中。 一身曾许国,讵敢顾其私:我(自己)曾经立誓报效国家,怎敢只顾自己的利益呢?一作:“我本欲为国。” 身、其、顾、私,都是助词,无实际意义。 捧檄宁不喜:捧着朝廷的任命文书,难道不高兴吗? 绝裾还自悲:扔掉衣襟而离去,难道不感到悲伤吗? 朝廷多难日,臣子请缨时:国家正处在动乱时期,正是臣子请求出征的时机。 早晚干戈定
朔塞楼频倚,新秋天乍晴。 云山兼日色,鼓角带边声。 路有元人辙,台馀汉将名。 杨公石柱在,极目旧开平。 译文: 早秋时节,我登上龙门古城的城楼,远望天际,心中充满了感慨。城墙之上,古风依然,云烟缭绕之中夹杂着初升的阳光,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感觉。 远处的群山与日光交相辉映,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幅水墨画卷。而那激昂的战鼓声和号角声,仿佛是从边疆传来的战歌,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气氛
【注释】 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阎给舍:阎锡山,字伯川,号砺生,山西五台人,清光绪进士,曾任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和行政院长等职。二首:这是一首赠别诗。青琐同趋日,声名汝独先——我与阎锡山曾同在朝廷中做高官。青琐宫门,指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处,象征尊贵。声名汝独先,意即你在同僚中名声最大,地位最高。别来多岁月,老去阻山川——我们分别已有多年,现在你又被派到山西任职,远离京城,远离家乡
注释: 经顺圣川:经过顺流的圣水。 野旷行人断:荒野空旷,行人断绝。 风高戍鼓鸣:风吹起鼓声。 青山邻巨敌:青山与敌人相邻。 白日闭孤城:白日里关着一座孤城。 戎马千年地:用兵作战了千年的地方。 江湖万里情:江湖万里,充满人情世故。 不堪征战后:无法忍受战争结束之后。 极目一沾缨:极目远望,沾满征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注】王门:指王公贵族的门庭。 【注释】韩纪善:即韩皋,字纪善,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此诗是作者在冬日与韩皋过访相赠时所写。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的送别诗。首四句以“叹”“愧”二字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欣喜之情,同时流露出自己因未能跻身于王门而感到惭愧的心情。五、六句则通过描绘雪后山林景色和海天风光的变化,进一步表达了彼此间的深厚情谊。最后两句,则是以风尘世事为题,勉励友人不必拘泥于出处得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词来理解诗歌内容。如:“小天门”:指天门山的入口;“云从马足起”,“藤向树头垂”,意思是说山中的云雾仿佛是随着马匹奔驰时扬起的尘土飘升而起,而那些长着青苔的石壁上的古藤就像垂挂下来的丝带,随风摇曳。“涧水”“岩花”,都是诗人所欣赏的对象。“殷勤留姓字,记我独来时。”意思是说我虽然独自一人来到此地,但是留下了你的姓名
对山亭雪后 云带高峰好,况于雪后看。 澹烟飘户牖,清景似江干。 塞远人稀到,亭孤岁自寒。 独愁防戍者,犹未解征鞍。 注释: - 云带高峰好:形容山峰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高远而美丽的感觉。 - 况于雪后看:更不用说是在雪后观赏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雪后山峰更加美丽的赞叹。 - 澹烟飘户牖:淡淡的烟雾飘散到了窗户。户牖,指的是窗户。 - 清景似江干:清澈的风景如同江河的尽头。江干
【注释】 塞水:塞江。合流:汇合。喧:喧哗,喧嚷。堪动色:足以使人惊动。相对:面对面地交谈。束峡:峡谷的北岸。鼋鼍(yuán tú):大鱼名。怒:发怒。惊涛: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翻:如日月颠倒。只应阻边马:只应阻止边防的战马。中原:指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绘了塞江水流奔腾激荡的景象,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将士们英勇善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