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世
【注释】 清江:指长江。八月:农历的八月,是大潮季节。潮:指潮水。 渔父:打鱼的人。拦江呼:站在江边的渔夫呼喊着。举网:拿起捕网。“江头少妇”四句:指一个少妇在江边赶潮时找到了鲤鱼,把它当作书信,放在船桨上投入江中,让它随着江流漂去,投到什么地方就随它去吧。锦字书:用锦织成的书信。绛鳞:红色鱼鳞。赪(chén)尾:赤色的尾巴。蠕蠕:蠕动的样子。 【译文】 八月里长江涨潮了
诗句: 1. 惜春春不留,送春春自愁。 注释: 惋惜春天的逝去,但春天却始终让人感到忧愁。 2. 春愁荏苒春风起,春草春花总相似。 注释: 随着春风的到来,春天的忧愁也随之消散,但春草和春花都长得相似。 3. 残云澹月吐春华,曳絮游丝乱春渚。 注释: 残云淡月透露出春天的美,而游丝在水面上飘荡,使得春渚显得更加美丽。 4. 此时思妇上春楼,此时游子折春梢。 注释: 此时是思妇登上春楼的时刻
注释: 1. 叹落花:感叹花儿的凋零。 2. 花开花更落,花落花更开:花朵在开放后又凋谢,再凋谢后再开花,循环往复。 3. 便是春风多翻覆:就算是春天的风也反复无常。 4. 那得君心无去来:怎么能说您的心意没有起止? 5. 红颜楼上探春女:美丽的女子在红色的楼阁上欣赏春天的景色。 6. 看花摘尽春花蕊:欣赏花朵并摘下所有的春花花瓣。 7. 管取新妆斗丽华:不管新的妆容多么美丽。 8.
诗句:深山大泽吾能到,尽斩蓬麻任尔飞。 译文:我能到达深深的山谷和广袤的沼泽地,尽情斩杀那些蓬麻般的敌人。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李之世在野外狩猎时的自由和勇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战争的渴望。同时,这也是一首充满力量和美感的诗歌。 赏析:这首诗以豪迈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了李之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战争的向往。通过对深山大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英勇无畏,以及对敌人的无情打击。同时
【译文】 小鱼在小网中,翻腾着与大鱼斗。大鱼咬住小鱼,跳入网中居。 渔人得到鱼换酒喝,一饱之后又抛弃剩下的。波涛如山网如簇,穷尽所有探水族。 船倾舵折是片刻间的事,渔子也吃饱了江中的鱼腹。赢输自然皆由天意定,弱肉强食谁主造化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打渔者捕捞、出售和消费鱼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自然法则和社会现象。诗中通过“小鱼”和“大鱼”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注释】 1、青镜:铜镜。青琅玕:青色的美玉。2、香罗(luó)绣帕鸳鸯结:指女子所佩戴的丝织品,上面绣有鸳鸯和花纹。3、碧玉妆台:以碧玉装饰的梳妆台。4、流光团:流光如圆月。5、规: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头饰。翠羽斑:用翠鸟羽毛制成的花纹装饰。6、钮环:指镜子上的钮扣。7、芙蓉帐暖睡迟迟:形容女子在温暖舒适的被褥中慵懒地睡觉。8、兰房:用兰草装饰的卧室。9、珠幕:珍珠做成的帷幕,比喻华丽的帷幔
官仓行 官仓近在东城下,颓垣断壁连四野。 芃芃白草没行人,屋鼠清晨窜古瓦。 去年乡落多流民,富者给糜啖四邻。 邻人得糜仰大屋,官仓都无半粒粟。 富儿入粟并入官,稛载车量几万斛。 此粟应从何处支,此仓之发几经时。 县官何繇徵子粒,仓吏或窃饱妻儿。 旦暮周身元草草,当年官吏且不保。 【注释】 - 官仓:官府的仓库。 - 东城下:指官府所在地,即东城的下面。 - 颓垣断壁:倒塌的墙壁。 - 芃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理解诗句的意境特点,同时参考注解内容,分析其作用,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即可。 “渔人使船如使犊”,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渔船比做小牛犊,突出了渔船小巧灵活的特点。 “出没波心似平陆”,意思是渔船随着波浪起伏上下,好似陆地。这句诗描绘出渔民驾船捕鱼时的生动形象
岭上逢何文起 相逢梅岭上,问我何时归。 休问我来归,看我去时衣。 我衣去时新,归来化淄尘。 岂但化淄尘,点点渍泪痕。 男儿志四方,非我恋乡里。 我病日缠绵,我归良有以。 问我病中情,我病难取譬。 一日复一日,但觉形神瘁。 君语曰无损,强饭善自将。 去路与来程,一一为我详。 自从十一月,辛苦离家乡。 是月廿九日,办装发五羊。 陆路殊劳顿,雨雪又难当。 沾病抵蒙里,信宿驿馆旁。 馆舍荒凉甚
岭上逢何文起 今朝逢故人,恍如隔世事。 我有家中人,大小平安否。 君言俱平安,我恐顺应口。 我有中怀绪,仓卒难记忆。 就中所记者,略语难周悉。 君行年初四,我返年初五。 两行皆逆水,舟行那得驶。 来时乡中事,约略为我陈。 乡景想如昨,乡情果日新。 浓淡园中景,聚散社中人。 那处过从数,那个来往亲。 扶留青叶翠,新鲜槟榔核。 持出共对嚼,珍重故乡物。 家僮来问讯,软语相宽慰。 还顾波涛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