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八月潮头涨,渔父拦江呼举网。
江头少妇趁潮归,觅得鲤鱼置兰桨。
提刀欲剖且踟蹰,中有情人锦字书。
绛鳞赪尾蠕蠕动,投向江波信所如。

【注释】

清江:指长江。八月:农历的八月,是大潮季节。潮:指潮水。

渔父:打鱼的人。拦江呼:站在江边的渔夫呼喊着。举网:拿起捕网。“江头少妇”四句:指一个少妇在江边赶潮时找到了鲤鱼,把它当作书信,放在船桨上投入江中,让它随着江流漂去,投到什么地方就随它去吧。锦字书:用锦织成的书信。绛鳞:红色鱼鳞。赪(chén)尾:赤色的尾巴。蠕蠕:蠕动的样子。

【译文】

八月里长江涨潮了,渔夫们站在江边大声呼喊着要收网;

江头有个少妇趁着涨潮的机会赶着回家,捞到一条鲤鱼后把信放进船桨上投进江里;

她提着刀犹豫了一下,因为里面装着一条情意绵绵的锦笺,不知该放到什么地方;

那鲤鱼红鳞金尾,游动起来好像在向她倾诉衷肠,让她随它流向哪里就让它到哪里吧。

【赏析】

此诗写江边渔夫之妻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夫妻间深厚的感情。诗中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以鲤鱼作喻,寄寓夫妇情思,富有浪漫色彩。全诗语言朴素,意境优美,构思巧妙,想象丰富。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是在八月的涨潮时节,地点是江边。“清江”,指长江。“八月”是农历八月中旬,这时正是长江涨潮的时候。“涨潮”,即江潮上涨的意思。这两句交代出时间、地点及原因,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下面四句描写的是渔夫的妻子在江头发现一条大鲤鱼的情景。“渔父拦江呼举网。”渔夫站在江边大声呼叫:“快拉网啊!”这里既表明渔夫的劳动生活,又暗示出妻子此刻的心情。“江头少妇趁潮归”,当少妇看到渔夫喊叫时,急忙跑回娘家,赶上了涨潮,捞到了这条大鱼。这句诗中的“归”字,既写出了少妇急迫的心情,又写出了江潮的迅速。“觅得鲤鱼置兰桨”。捞到大鱼以后,她想将鱼放入水中让它顺流而下,但一时又找不到放鱼的地方,于是只好把鱼放在船桨上,希望它能够顺着水流漂到什么地方去。“置兰桨”,就是将鱼放在船桨上,准备让它顺水漂流的意思。“兰桨”,用香草做成的桨。“提刀欲剖且踟蹰”,少妇提着刀准备剖开鱼,但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把这条鱼送到什么地方去好。“踟蹰”是迟疑不决的样子,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少妇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接着写少妇将鱼投入江中。“中有情人锦字书”,她把鱼放在船桨上以后,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想到用锦做的信来代替鱼,让鱼带着信儿顺流而去吧!“锦字书”,是用五色丝线做成的信,这里代指信。这一句是说,她把写好的信系在鱼身上,让鱼带着信儿顺流而去。“绛鳞”“赪尾”,都是形容鱼的美丽的颜色,这是对锦字的进一步描写,也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这两句诗通过锦字和锦字所系的鲤鱼的形象,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写少妇将鱼投入江中,自己提着刀犹豫起来,不知道把信放到何处。“锦字书”,锦字是用五色丝线做成的书信,这里代指信。“绛鳞”“赪尾”,都是形容鱼的美丽的颜色,这是对锦字的进一步描写,也是比喻的修辞方法。这两句诗通过锦字和锦字所系的鲤鱼的形象,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采用比兴手法,借物抒情,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