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世
【注释】 腻叶丛丛:形容树叶茂密,颜色鲜绿。荔子湾:地名。石梁咽处:指山间水声如石梁咽住一样。潺潺:形容溪水流淌的声音。宣城句:唐代诗人王绩的《野望》诗中有“秋色不逢人”之句,作者自喻为“野人”。絮絮云生叠叠山:形容云雾缭绕、山峰重叠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溪边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篇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首句“腻叶丛丛荔子湾”,描写的是溪边郁郁葱葱的荔叶和荔枝树
和叶明府喜雨诗 残伏方流火,先秋已蛰雷。 将无祲忒序,其奈魃为灾。 茂宰咨民隐,端居念讵灰。 斋心陈嘏祝,望祷遍峨嵬。 一雨倏而降,群峰黯未开。 空蒙屯晓阁,萧飒转疏槐。 会以祈霖集,诗应讶雨催。 登坛推哲匠,规步恧鸿裁。 象岭城千雉,熊波沼一杯。 江山留卓异,来者景高台。 注释: 1. 残伏方流火:指农历六月的中下旬,天气开始转热,暑气渐盛,万物生长旺盛,正是夏季的尾声。 2. 先秋已蛰雷
纪病 已经摆脱了功名的枷锁,但难以消除生病的痛苦。 身体支离破碎,只能躺在床上,坐起来需要别人帮助。 手脚冰凉,我频繁地烧火取暖;头颈疼痛,我紧紧地裹住头巾。 常常过午饭时间,晚上睡不着觉;夜晚无法入睡,早上难以起床。 饭间隔得时间长,容易噎食;睡眠多时,肢体伸展不开。 空荡荡地看着眼前的景象,感到害怕;憔悴的样子,掩着眉毛皱眉。 火势旺盛填满了我的心房,空虚的感觉在耳朵周围转动。
再游金鱼池同胡伯连分赋 言寻斗草陌,重过金鱼池。 新水才生岸,轻阴半着枝。 游人多藉地,观者即移时。 万绿森罗处,纤红点缀奇。 光摇银甲动,斓带锦云披。 接饵来何数,亲人自不疑。 朱楼开面面,青旆映垂垂。 选树张文幕,施栏护曲漪。 湘娥欣解佩,稚子屡投饴。 骀荡春光媚,流连水泽嬉。 鱼真知乐否,客亦任狂为。 薄暮休言去,金羁系柳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诗
诗句 1. 青衿嗟不第:青衿,古代学生所穿的青色衣服;嗟,感叹词;不第,指考试没有通过。 2. 投笔去从军:投笔,放下笔;从军,参军作战。 3. 匕首吹毛锷:匕首,短小而锋利的兵器;吹毛,用剑尖轻轻刮过毛发。 4. 刀唇偃月文:刀唇,刀刃;偃月,形状像弯月的刃口。 5. 行穿虎豹窟:行,行走;穿,穿过;虎豹窟,老虎和豹子的巢穴。 6. 直入犬羊群:直,径直;入,进入;犬羊群,指敌人的阵营。 7
【注释】 珠光:指文采。宁为碎,犹言宁愿被打碎。沉:消失。死能留侠骨:指死而能留有侠义之气。生独露文心:指生活上只有文才。 太息干时策:叹息于时代的弊政。悲凉适越吟:悲伤地吟唱《越人歌》。无阶堪洒血:没有途径可以洒热血。 道丧言犹在:道已衰落,但言语还在。人亡嗣可寻:《易传·系辞》说:“孔子作《春秋》,微言大义,不言而明。”这里借以比喻孔子的学说。 潸然:流泪的样子。掩牍:掩住书卷,表示哀悼
【译文】 金鱼池的碧水澄清,贮养着一群文雅的鱼儿。 已接近清华园地,还怀疑是濠濮间的隐居之所。 榆杨树荫下的曲榭,荇藻布满四周除地。 确实是皇恩浩荡,曾经供奉过皇帝的赏识余惠。 层层翠绿的鬣毛环绕,灿烂的锦鳞舒展。 分沫承天之泽,依靠阳光与玉渠相接。 春天游赏时聚集士女,闲暇时宴集盛装衣裾飘逸。 蠕动沾恩灵贶,人禽囿广舆中。 虹流纷射渚上,水色如血书。 钩饵相忘处,天地间长日晏如。 【赏析】
【解析】 1. 第一句“拟登极日五色云见”中,“极”指皇位。第二句“玉烛皇图固”,玉烛:喻指皇帝;皇图:指帝王的治国之策。第三句“金縢历数归”,金縢:用黄金制成的绳索;历数:年号。第四句“三辰方在御”,三辰:指日月星;御:皇帝。第五句“五位俨垂衣”,五位:指五位官员;垂衣:即垂拱,意思是说,皇帝把国家大政交给五位大臣,自己则像黄帝时尧帝一样,垂衣拱手而天下自安。第六句“佳气浮仙仗,祥云捧禁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 元日泛舟螺江 “元日”指的是新年的开始,即正月初一。在这里,作者选择在新年第一天泛舟,意味着新的一年希望开始得轻松愉快。 “人难暇”意指人们很难有闲暇时间去做的事情。 “舟行稍豁然”表达了作者乘坐船只行驶在江上时的感受。这里的“豁然”形容船行水面时带来的开阔视野和心情畅快。 “江光疑溢岸”描述了江水流动时波光好像从岸边溢出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词句作答即可。 首联“江暝孤舟夜,霜残小尽年。”意思是:江边暮色中只有一叶孤舟在静静漂泊,寒霜已经将一年的尾声覆盖。此联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凄凉的江边夜景。 颔联“悄寒犹自若,阴霭转凄然。”意思是:寂静中仍然有寒气存在,阴云密布更加让人感到凄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