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璘
下面是对《修竹吟和邬户曹佩之十二首其十二》的逐句翻译与注释: - 第一句:“小径中林宛转通,薇花秋晚堕疏红。” 【译文】:在小路上漫步穿行,森林深处蜿蜒曲折。秋天晚上,薇草的花凋落稀疏的红色花瓣。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森林小径中的景象。"小径"、"中林"暗示了诗人行走的环境是山林之中,“宛转通”形容小径曲折蜿蜒,给人以幽深莫测的感觉。"薇花"是指薇草,一种常见的植物
【注释】 籊籊:竹竿交错的样子。淇园:指淇水之滨。青:绿色。华省:指朝廷。映朱栏:指朱门。吟空:比喻高洁的节操和美好的情操。鸾凤:指凤凰。清风远:比喻品格超群,不受世俗污染。龙蛇:指蛟、螭等水中之物。白昼寒:比喻清正廉洁。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竹竿的挺拔,后两句写竹子的高洁。首句写竹竿挺拔;次句写移植华省的竹子;三句写竹子的品性;末句写竹子在白昼仍保持其清高洁白。全诗语言简洁
诗句原文: 竹君不及花奴色,可惜相知眼中少。 阮籍元非曲糵徒,王猷独擅人伦表。 注释译文: - 竹君:这里比喻竹子,因为竹子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坚强的品质。花奴:指的是美丽的花朵,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动人。 - “可惜相知眼中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遗憾,即理想中的伴侣或知音难以寻找。 - 阮籍: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山谷景象,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泉生石底无泥滓,复映梅花清可怜。” 1. “泉生石底”形容泉水自石缝中涌出,清澈见底。这里的“生”字用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泉水从石底冒出的情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无泥滓”则进一步强调了泉水的纯净,没有任何杂质,使得整个景象更加清新脱俗。 3. “复映梅花”则通过反射
注释: 荆江,指长江。浒,水边。䇢,荒芜。仙台,神仙所住之处,此处指庐山。尺五天,指庐山上的五老峰,相传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赞美了庐山的自然之美。首句“荒云漠漠荆江浒”,以荒凉的云雾笼罩着江边,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霜霰萧条残野䇢”,寒气袭人,野草凋零,进一步衬托出庐山的冷峻与苍茫。然而,这并非全无生气
注释:独自摊开书籍,坐在乌皮书桌前,洗笔砚时又看见墨池里的清流。 阳光斜斜地照在哪里?我独自一人在幽静的竹林里散发我的幽情,然后散发行吟。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修竹吟和邬户曹佩之十二首 其五"中的“吟”指的是吟咏,即吟诗。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表现了作者独处一隅,悠然自得的心情。后两句则是写人,表现了作者在幽静的竹林里散发行吟的情景
注释:落花风雨逗余寒,春恨诗成醉懒看。 清晨起来前庭的新竹长得很快,墨华书满翠琅玕。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修竹喻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释:在空荡的堂屋里,三伏天的炎热逐渐转凉,满院浓重的阴云洒下碧绿的流水。竹竿上挂着晶莹的霜珠,挺拔而寒;竹叶上轻轻吹过一丝风,发出萧瑟的响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诗,通过对竹的描绘,表现了夏日的清凉与舒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空荡的堂屋与浓重的阴云、晶莹的霜珠与轻吹的微风、竹竿上的寒气与叶片上的轻风进行了对比,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更加强烈。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竹的细致描绘
【解析】 “题宜男便面寄朱铭甫二首”,题,指题目;宜男,即寓意男孩;便面,古时写在扇子上的文字叫“题”,题上的内容是写在扇面的字叫“便面”;朱铭甫,人名。据此可知,本诗为送别之作。此诗第一句点明送别对象,第二、三句写自己与友人分别后的感受与愿望。第四句点题,写自己赠诗给友人的愿望。最后两句,写赠诗给友人的原因和原因所引发的感慨。 【答案】 译文:我送你一张宜男便面,上面写着我的诗句送给你
【注解】 1. 宜男:吉祥如意的意思。 2. 照耀后庭春:比喻家庭和睦、幸福,后庭指的是内室的东边,春在这里是美好的意思。 3. 笑杂兰芽插鬓唇:形容女子美丽动人,像兰花一样娇美。 4. 良夜绣帷传吉梦:在美好的夜晚,绣着花帷帐里传来了吉祥的消息。 5. 双双抱送玉麒麟:指男女成婚,一起抱走象征高贵的玉麒麟,象征着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温馨浪漫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