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有经
上方山 层峦叠嶂拥林丘,老桧长楸夹道稠。 苔护断文留古勒,云移叠石架危楼。 连峰恒碣天光霁,极目幽并雁影浮。 七十庵中当落日,钟声齐发万山秋。 赏析 第1节: > 层峦沓嶂 - 描述了上方山的山峰重叠、连绵不断的景象。这里的“层峦”和“迭嶂”形象描绘了山脉的连绵不绝,而“拥林丘”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上树木的茂盛与山丘的紧密相连。 - 关键词: “叠嶂”、“层峦”、“拥林丘” - 注释:
上方山 层峦叠嶂拥林丘,老桧长楸夹道稠。 苔护断文留古勒,云移叠石架危楼。 连峰恒碣天光霁,极目幽并雁影浮。 七十庵中当落日,钟声齐发万山秋。 【解析】 本诗由七句组成,每句字数相等,共五百六十二字,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上方山的壮丽景色和佛教胜地的神秘气息。首句“层峦叠嶂拥林丘”描绘了上方山的山势险峻,重峦叠嶂;次句“老桧长楸夹道稠”描述了山上树木葱郁,古树参天的情景,形象生动。第三
【注释】 登嘉禧寺:登上嘉禧寺。嘉禧寺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郊,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寺中建有高耸入云的楼阁和参天的古木,环境幽雅。 切天浮:形容楼阁高耸入云端。 森在下:形容古木参天蔽日。 峰峰开金碧:山峰连绵起伏,宛如一幅锦绣。 四十二兰若:指寺院众多。兰若,梵语“阿兰若”的意译,意为修行之地。 芳林拥桃李:芳林四周环绕着桃树和李树。 怪石帖松柏:怪石上生长着松柏树。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石经洞 - 解析:此句描述了石经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 注释:石经洞,即指石刻经文的洞穴。在佛教中,石刻经文是重要的传承工具。 第二句: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 - 解析:这句描述了石经洞的神秘性和其被隐藏的状态。 - 注释:小西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方位或地点,可能是一个隐秘的场所。“隔层台”表示这个位置很高,难以直接到达
【注释】 显灵宫:在洛阳城东。 长杨:指长杨门,汉时有长杨校尉,因以为门号。 夹路:横亘于道旁。 高阁:指显灵宫的高楼。疏:明亮。 歌鸟:鸣禽。 紫藤:紫色的蔓生植物,架藤满地。 谭麈:指麈尾。 真文:指道家经典《道德经》。 蠹鱼:蛀书的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春时的即兴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前四句描写了春天景色,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全诗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层峦沓嶂拥林丘,老桧长楸夹道稠。 苔护断文留古勒,云移叠石架危楼。 连峰恒碣天光霁,极目幽并雁影浮。 七十庵中当落日,钟声齐发万山秋
高楼切天浮,古木森在下。 峰峰开金碧,四十二兰若。 芳林拥桃李,怪石帖松槚。 人语旷不喧,啼鸟无冬夏。 对此怀岩耕,局促何为者
长杨夹路水流渠,高阁烟光落槛疏。 歌鸟报晴云彻净,架藤满紫蝶来初。 风回氅佩飞谭麈,香扑真文走蠹鱼。 有药驻颜难驻日,一春抄得酒方书
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 舍利涌光文字住,香林施净帝天来。 山名白带知幽爽,洞作烧痕试劫灰。 更上高峰最高处,风雷竟日为鸣哀
冯有经是明代诗人,他的诗作《春尽过显灵宫》展现了他精湛的诗歌造诣和对自然景观深刻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冯有经: 1. 生平与成就 - 个人背景:冯有经,字正子,是明朝时期的一位知名诗人。他出生在慈溪,具体时间不详,但在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考中进士,并被任命为庶吉士。 - 文学地位:冯有经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任编修、庶子等职,并在去世后追赠为礼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