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
舍利涌光文字住,香林施净帝天来。
山名白带知幽爽,洞作烧痕试劫灰。
更上高峰最高处,风雷竟日为鸣哀。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一句:石经洞
- 解析:此句描述了石经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 注释:石经洞,即指石刻经文的洞穴。在佛教中,石刻经文是重要的传承工具。
第二句:小西方境隔层台,半岭何年一藏开
- 解析:这句描述了石经洞的神秘性和其被隐藏的状态。
- 注释:小西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方位或地点,可能是一个隐秘的场所。“隔层台”表示这个位置很高,难以直接到达。“何年一藏开”暗示着这个地方很长时间没有开放给外人。
第三句:舍利涌光文字住,香林施净帝天来
- 解析:这句描述了石经洞内的景象。
- 注释:“舍利”是指佛教中的圣骨或者圣物。”涌光”可能是指光线从某种物体(如佛像)上反射出来。“文字住”可能是指石经上有雕刻的文字。“施净”可能是指施以洁净,这里可以理解为用香薰净化环境。“帝天来”可能是指天界的神灵到来。
第四句:山名白带知幽爽,洞作烧痕试劫灰
- 解析:这句话描绘了石经洞的外观和历史的痕迹。
- 注释:这里的“山名白带”形容山的颜色像白色,可能因为山体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雾气或雪。”幽爽”表示这个地方很安静、凉爽。”洞作烧痕”可能是指山洞曾经有火烧毁的痕迹。”试劫灰”可能是指尝试去清理这些痕迹,但结果并不理想。
第五句:更上高峰最高处,风雷竟日为鸣哀
- 解析:最后一句描绘了石经洞所在的最高山峰的景象和天气情况。
- 注释:“更上高峰”意味着要攀登到更高的地方。“最高处”强调了这个位置的险峻和难以到达。“风雷竟日”可能是指整个白天都刮风下雨,非常恶劣的天气。“为鸣哀”表达了一种悲伤的氛围,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地点的孤独和寂静。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石经洞的描述,展现了其深邃的历史、神秘的文化氛围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古老又神圣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那份宁静和肃穆。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