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陌上桑,叶叶带春雨。
已有催丝人,咄咄桑下语。
【注释】陌:田间小路。催丝人:织女。咄咄:声色急促、粗鲁的样子。
【赏析】《陌上桑》这首诗,是乐府《相和曲·平调曲》旧题。诗写一位女子在陌上采桑,被一个过路的织女看到,于是便产生了一段故事。全诗以“陌”字贯穿全诗,“陌”即田间小路,是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主人公所在的地方。
青青陌上桑,叶叶带春雨。
陌上桑,是乡野中最常见的植物,春天里长出嫩绿的叶子,而春天正是雨水最多的季节,因此,“叶叶带春雨”,说明是春雨过后,正是采摘桑叶的好时光,所以女子才会在这美好的春光里采桑。这里的“陌”是“田间”、“乡野”的意思,而女子正是在田间采桑的少女。“青青陌上桑”是说这棵桑树长得青青葱葱,茂盛得遮天蔽日;“叶叶带春雨”是说这棵桑叶儿刚刚被春雨洗过,显得生机勃勃。“叶叶带春雨”这句诗不仅描写了桑树和桑叶的特点,而且通过“叶叶带春雨”这个细节,也暗示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已有催丝人,咄咄桑下语。
桑下有位姑娘正在采桑,她的心上人已经来到她身边了。他正用一种非常急切、粗鲁的语气对她说话。这位姑娘听到心上人的催促声,不禁有些生气,但又无可奈何。“咄咄”一词,在这里用来表达姑娘对心上人粗鲁行为的不满。
这首乐府民歌描绘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女子在采桑过程中,突然来了一位过路的织女,她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便忍不住赞叹起来,并上前与女子交谈。两人聊得很开心,最后竟成了一对情侣。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代妇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它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桑树、桑叶都赋予了生命,使它们变得鲜活起来。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美感。此外,这首诗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